《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时间: 2025-01-10 23:0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长地阔岭头分,
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
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
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
何时重谒圣明君。
白话文翻译:
天地辽阔,岭头分隔着我,
离开故乡,远离家园,只能看到白云。
洛水之滨的风光与什么相似呢?
崇山的瘴气让我闻之不堪。
南方的海上人们又在哪里呢?
北望衡阳,几群大雁飞过。
两地的江山相隔万余里,
何时才能再次朝见明君?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长地阔:形容天地宽广,意指距离遥远。
- 岭头:山岭的顶端。
- 去国离家:离开自己的国家和家乡。
- 洛浦:指洛水的岸边。
- 瘴疠:一种因地气潮湿而生的疾病,形容环境恶劣。
典故解析:
- 洛水:古代诗词常用洛水作为风景象征,代表美丽与思乡之情。
- 衡阳:指湖南的衡阳,以大雁南飞而著称,常用来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仲默,一生创作颇丰,擅长律诗和绝句。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沈佺期于岭南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在那个历史时期,士人因政治原因而流亡的情况屡见不鲜,诗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起首两句以“天长地阔”形容路途遥远,接着用“去国离家见白云”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洛水和崇山的描写,表现出对故乡美好风光的向往。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展现了对南北两地的思考,尤其是面对南方涨海与北方飞雁的对比,构成了一个辽阔而又凄凉的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长地阔岭头分:描绘了山岭的高耸与广袤的天地,暗示着距离的遥远。
- 去国离家见白云:表达了离开故乡的孤独感,白云象征着漂泊的心情。
- 洛浦风光何所似:询问洛水的美景与何物可比,体现出对故乡美景的怀念。
- 崇山瘴疠不堪闻:崇山的瘴气象征着恶劣的环境,与故乡的美好形成对比。
- 南浮涨海人何处:对南方人们的忧虑,象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
- 北望衡阳雁几群:通过望向北方的雁群,传达出离别的感伤。
- 两地江山万余里:描述距离的遥远,增强了思乡之情。
- 何时重谒圣明君: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希望能再次见到明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云、瘴气等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南浮涨海”与“北望衡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突显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孤独与漂泊,代表远离故乡的心情。
- 崇山:象征艰难险阻,暗示环境的恶劣。
- 雁群:象征迁徙与离别,增添了乡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国离家见白云”意指什么?
A. 离开故乡,看到白云
B. 去南方旅游
C. 回家看云彩
D. 住在山上 -
“崇山瘴疠不堪闻”中“瘴疠”指什么?
A. 美景
B. 疾病
C. 风光
D. 诗句 -
诗中提到的“衡阳”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南方的美丽
B. 代表家乡的思念
C. 代表飞鸟的迁徙
D. 代表历史的遗迹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沈佺期与王之涣的作品均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沈的诗更为沉重与忧虑,而王的《登鹳雀楼》则显得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佺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