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时间: 2025-04-28 01:4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作者:曹勋 〔宋代〕
尘埃踏遍长安道。念云水归来好。趁得梅花先春到。冷云疏雨,暗香寒艳,万玉明清晓。青革奚黄帽从渠笑。粲十里冰姿步时绕。正怕和风都过了。已输高士,锦囊翻句,醉后先倾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春天的气息,诗人感慨于尘世的喧嚣,却又向往云水之间的宁静。趁着梅花盛开,春天也随之而来,冷云和稀疏的细雨中,暗香浮动,显得寒艳而清丽。青色的皮革帽子在阳光下闪烁,似乎在与我微笑,十里冰封的风姿在时光中盘旋。诗人担心和风已经过去,早已失去高士的洒脱,醉后更是倾心于眼前的美好。
注释
- 青玉案:词牌名,常用来写景抒情。
- 长安道:指的是通往长安的道路。
- 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是春天的代表。
- 冷云疏雨:描绘了春天时节的阴雨天气。
- 万玉明清晓:形容晨曦中的清丽景象。
- 奚:何,表示疑问或感叹。
典故解析
“高士”指的是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人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词人,字景仁,号香山。其词风清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心中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日,反映了作者在长安的游历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玉案》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曹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宁静的自然景观。首句“尘埃踏遍长安道”,开篇即点明地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虽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渴望那种云水之间的淡泊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强调春天的来临,显示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冷云疏雨,暗香寒艳”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细腻而清新的气息,给人以悠远的意境。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感悟的深思,“正怕和风都过了”,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高士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埃踏遍长安道: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喧闹。
- 念云水归来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趁得梅花先春到:梅花的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 冷云疏雨,暗香寒艳:描写春雨和梅花的清新气息。
- 万玉明清晓:晨曦中的美丽景象。
- 青革奚黄帽从渠笑:青帽子在阳光下显得活泼可爱。
- 粲十里冰姿步时绕:形容冰雪消融后的优美景象。
- 正怕和风都过了:惋惜春天的美好时光容易逝去。
- 已输高士,锦囊翻句,醉后先倾倒: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春天的使者,增强了春天的意象。
- 拟人:帽子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词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思,体现了“美好与无奈”的对比。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代表春天的到来。
- 青革帽: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冷云疏雨:象征着春天的细腻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玉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曹勋
C. 苏轼
D. 杜甫 -
“冷云疏雨”中的“冷云”指代什么? A. 冷的天气
B. 冷淡的情感
C. 春天的阴云
D. 冷漠的人 -
诗中提到的“高士”是指? A. 平民
B. 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
C. 武士
D. 学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曹勋的《青玉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为描写自然与人情的作品,但曹勋更侧重于春天的气息与感悟,李清照则多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变化。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曹勋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