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原文展示: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白话文翻译:
在眉头的冰雪照耀下,淮河的光辉显得明亮,
在我的笔下波澜起伏,似乎已经老了,想要平静下来。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一生追求的妙处,
却不知形体的谍影已经有了太多的名声。
注释:
- 眉间冰雪:形容人的面容清秀,像冰雪一样洁白。
- 淮明:指淮河的明亮,象征清澈与美好。
- 笔下波澜:指作者在创作中产生的情感和思绪的波动。
- 形谍:指外在的形象和名声。
典故解析:
本诗借用的“冰雪”意象常用于赞美人的清纯和无瑕,表达了对张嘉父的崇敬与欣赏。淮河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抒情场景,象征着水乡的美丽与清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涵盖诗、文、词、书、画等多个领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时值他被贬至黄州,经过人生的波折,他的艺术风格愈加成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眉间冰雪”描绘了张嘉父的清新气质,紧接着“笔下波澜”则体现了苏轼自己的创作情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钦佩,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追求。最后两句更是发人深省,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警惕外在名声的影响,反映出苏轼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眉间冰雪照淮明”:开头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张嘉父的清新气质,暗示其人格的高洁。
- “笔下波澜老欲平”:暗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波动,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 “直得全生如许妙”:表达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不知形谍已多名”:反思外在的名声与内在的真实之间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间冰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气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我艺术追求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名声与真实自我的冲突,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冰雪:象征纯洁、高洁的品质。
- 淮明:象征清新、明亮的环境,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波澜:象征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反映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眉间冰雪”指的是人的什么特质?
A. 伤感
B. 清纯
C. 快乐 -
“笔下波澜”意指什么?
A. 身体健康
B. 创作中的情感波动
C. 生活的平淡 -
诗中提到“形谍已多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外在名声的警惕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苏轼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见称,而王安石则更注重词的严谨与政治理念的表达。两者均关注人生哲理,但在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