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轩前添色牡丹一株开二十四枝成两绝呈诸公 邵雍 〔宋代〕 牡丹一株开绝伦,二十四枝娇娥颦。 天下唯洛十分春,邵家独得七八分。
白话文翻译:
一株牡丹花开得无比美丽,二十四朵花儿如同娇媚的女子皱眉。 天下间只有洛阳的春天最为美丽,而我邵家独占了其中的七八分。
注释:
- 绝伦:无与伦比,非常出色。
- 娇娥颦:娇媚的女子皱眉,这里形容牡丹花的美丽和娇媚。
- 洛:指洛阳,古代著名的牡丹产地。
- 邵家:指诗人邵雍自己。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美和生活哲理。这首诗描绘了家中牡丹盛开的景象,通过对比洛阳的春天,表达了对自己家中牡丹花美丽程度的自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展现了牡丹花的绝美。首句“牡丹一株开绝伦”直接赞美了牡丹的美丽,而“二十四枝娇娥颦”则通过拟人手法,将牡丹花比作娇媚的女子,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后两句“天下唯洛十分春,邵家独得七八分”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既显示了洛阳牡丹的闻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中牡丹的自豪和喜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绝伦”一词,直接表达了牡丹花的美丽无与伦比。
- 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牡丹花比作娇媚的女子,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后两句通过对比洛阳的春天,强调了诗人自己家中牡丹的美丽,显示了诗人的自豪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牡丹花比作娇媚的女子,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夸张:通过“邵家独得七八分”的夸张表达,强调了牡丹花的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牡丹花的美丽,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己家中牡丹的自豪。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着美丽和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花卉。
- 娇娥颦: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牡丹花以人的情感和美丽。
互动学习:
-
诗中“娇娥颦”用来形容什么? A. 牡丹花 B. 女子 C. 春天 D. 洛阳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洛”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洛阳 D. 南京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牡丹》:同样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牡丹》与邵雍的这首诗都赞美了牡丹,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牡丹的孤傲和超脱,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牡丹的娇媚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花卉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