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物吟》

时间: 2025-01-27 03:48:09

晓物情人为晓事,知时态者号知人。

知人浅后却成害,晓事过归还不淳。

铅锡点金终是假,丹青画马妄求真。

奈何近世人多爱,恶紫之心殊未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物情人为晓事,知时态者号知人。 知人浅后却成害,晓事过归还不淳。 铅锡点金终是假,丹青画马妄求真。 奈何近世人多爱,恶紫之心殊未申。

白话文翻译:

了解事物的情理叫做明白事理,懂得时势的人被称为了解人。 了解人如果肤浅反而会带来害处,明白事理过度回归却不再纯真。 用铅锡点金终究是假的,用丹青画马却妄想追求真实。 为何近来世人多有偏爱,对紫色厌恶的心思却未曾表明。

注释:

  • 晓物情人:了解事物的情理。
  • 晓事:明白事理。
  • 知时态者:懂得时势的人。
  • 知人浅后却成害:了解人如果肤浅反而会带来害处。
  • 晓事过归还不淳:明白事理过度回归却不再纯真。
  • 铅锡点金:用铅锡点金,比喻虚假不实。
  • 丹青画马:用丹青画马,比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真实。
  • 恶紫之心:对紫色厌恶的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晓物吟》是邵雍的一首哲理诗,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心的观察与反思。他认为人们虽然自以为懂得很多,但实际上往往缺乏真正的理解和纯真的心态。诗中通过对“晓物情人”和“知时态者”的对比,以及对“铅锡点金”和“丹青画马”的比喻,揭示了人们追求表面而忽视本质的弊端。

诗歌鉴赏:

邵雍的《晓物吟》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理解的浅薄和对真实追求的虚妄。诗中“晓物情人为晓事,知时态者号知人”一句,强调了真正理解事物和人的重要性,而“知人浅后却成害,晓事过归还不淳”则指出了这种理解的局限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后两句通过“铅锡点金”和“丹青画马”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追求虚假和不可能实现的真实,最终只会导致失望和困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是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物情人为晓事,知时态者号知人”:首句提出了“晓物情人”和“知时态者”的概念,前者指了解事物的情理,后者指懂得时势的人。
  2. “知人浅后却成害,晓事过归还不淳”:第二句通过对比,指出了解人如果肤浅反而会带来害处,明白事理过度回归却不再纯真。
  3. “铅锡点金终是假,丹青画马妄求真”:第三句通过比喻,说明了用铅锡点金终究是假的,用丹青画马却妄想追求真实。
  4. “奈何近世人多爱,恶紫之心殊未申”: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偏爱和未表明对紫色厌恶心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铅锡点金”和“丹青画马”是比喻手法,分别比喻虚假不实和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真实。
  • 对比:诗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晓物情人”与“知时态者”,“知人浅后却成害”与“晓事过归还不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批判人们追求表面而忽视本质的弊端,强调真正理解和纯真心态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铅锡点金”:比喻虚假不实的事物。
  • “丹青画马”:比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铅锡点金”比喻什么? A. 真实的事物 B. 虚假不实的事物 C. 珍贵的事物 答案:B

  2. 诗中“丹青画马”比喻什么? A. 真实的事物 B. 虚假不实的事物 C. 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真实 答案:C

  3. 诗中“晓物情人为晓事”的意思是什么? A. 了解事物的情理叫做明白事理 B. 了解人叫做明白事理 C. 了解时势叫做明白事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哲理诗,如《观物吟》、《观物外篇》等。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白居易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而邵雍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