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时间: 2025-01-24 01:00:11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
作者:陈子龙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白话文翻译:

在章台的西边小道上,轻盈的手曾经陪伴着我送别。
在花影下,我们曾相互珍重。
手中持着玉鞭、红锦的袖子,骑着宝马、青丝的鞚。
人去之后,箫声在秦楼的凤台上永远断绝。
菡萏花下双灯点烛,翡翠般的香云环绕。
金缕的枕头,如今有谁与我共用?
醉眼朦胧中跨越白昼,望向那悲伤的青冢。
不必怨恨,黄莺啼鸣破碎了我前春的美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章台:古代京城中的一条小路,以代表送别之地。
  • 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纤细美丽。
  • 玉鞭:形容骑马时所用的鞭子,寓意华丽。
  • 红锦袖:精美的红色锦缎袖子,象征华贵和美丽。
  • 箫声:古代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常用于表达哀伤。
  • 菡萏:即荷花。
  • 金缕枕:用金丝缠绕的枕头,代表奢华。
  • 青冢:青色的坟墓,象征死亡和忧伤。
  • 黄莺:一种鸟,鸣叫声清脆,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 秦楼凤:秦楼指的是古代的酒楼,凤是传说中的鸟,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
  • 春梦:古代诗文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梦境或幸福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龙(约1580-1640),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季常,号云溪,福建人。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著称,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为主题。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诗人面临国家衰亡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困扰,作品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悲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岁》是一首充满缠绵悱恻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哀伤。开篇的“章台西弄”暗示着离别的场景,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不舍与珍重。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华美服饰和骑乘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悲哀。

在“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一句中,箫声的断绝象征着与过去的彻底告别,诗人通过音乐的消逝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而后面的“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则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结尾的“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则是对过去的释然,虽然失去美好,但仍需面对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章台西弄:讲述送别的地点,带出离别的情境。
  2. 纤手曾携送:细腻的描绘女子的手,表达了温柔的情感。
  3. 花影下,相珍重:在花影下的珍重,体现了亲密的关系。
  4. 玉鞭红锦袖:描绘华丽的外表,象征着富贵和美丽。
  5.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人离去后,音乐也随之消失,表达失落感。
  6. 菡萏双灯捧:象征着美好,但却是孤独的。
  7. 金缕枕,今谁共:奢华的生活,却无人共享,增添孤独感。
  8.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醉眼中看向青冢,寓意对逝去的哀伤。
  9.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最后的释然,对过去的梦境不必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菡萏双灯捧”比喻美好的记忆。
  • 拟人:将“黄莺”拟人化,表现内心情感。
  • 对仗:如“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章台:代表离别与旧梦。
  • 花影:象征美好的时光与情感。
  • 箫声:表达哀伤与失落。
  • 菡萏:象征美丽但易逝的事物。
  • 金缕枕:奢华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章台西弄”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条小路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座楼
  2. “黄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悲伤
    • C. 生活
    • D. 失去
  3. 诗中提到的“金缕枕”代表什么?
    • A. 贫穷
    • B. 奢华与孤独
    • C. 梦想
    • D. 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苏轼的《水调歌头》
  3.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子龙的《千秋岁》更加强调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哀伤,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清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