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时间: 2025-01-26 23:2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幅鲛绡,写照如生,不知名媛何人。
但嫣然欲笑,窈窕传神。
彷佛帘前顾影,依稀花底回身。
是倾城尤物,螺黛凝羞,环佩无尘。
赵颜软障,灰酒盈樽,临风频唤真真。
浑不比崔徽小巷,魂断朝云。
两点秋波注意,半弯罗袜生春。
可能学得,画屏游女,闲踏花茵。
白话文翻译:
这幅鲛绡画,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女子,我却不知道她是谁。
她微微一笑,身姿婀娜,神韵传神。
仿佛在帘子前照镜子,隐约在花丛中回眸。
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人,眉如螺黛,羞涩无比,佩饰清雅。
脸上如同软障一般,酒樽中满是灰酒,迎风呼唤她的真真。
她与崔徽在小巷中的情景毫无可比,令人魂断朝云。
她的秋波让人心动,半弯的罗袜似乎孕育着春意。
或许我可以学得,画中游女的姿态,闲步于花丛之中。
注释: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来作画或装饰。
- 嫣然:形容女子的笑容,甜美动人。
- 窈窕:形容女子身材婀娜,优美。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足以使城池倾倒。
- 赵颜:指赵国的美丽女子,典指美人。
- 崔徽:古代著名的美人,常用以代表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与诗歌,风格细腻,常以美人、花卉为题材,表达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作品创作于清代,正值士大夫阶层寻求审美享受的时刻,诗人通过对美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雨中花慢》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美学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人形态的绝妙描绘与深情倾诉。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致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婀娜,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的境地。开篇的“鲛绡”便为整首诗营造了轻盈的氛围,接下来对女子的描绘生动而细腻,仿佛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
诗人不仅捕捉到了美人的外貌特征,更深刻地表现了她的神态与气质,尤其是“嫣然欲笑,窈窕传神”的描绘,展现了美人内心的温柔与魅力。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彷佛帘前顾影,依稀花底回身”引导读者的视线,仿佛可以看到她轻盈的身姿在花间穿梭,令人神往。
整首诗在表达美人之美的同时,也融合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尤其是在“魂断朝云”的感慨中,流露出对美的追求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幅鲛绡,写照如生,不知名媛何人”:开篇通过“鲛绡”引入画作,生动描绘女子,激起读者的好奇。
- “但嫣然欲笑,窈窕传神”:女子微笑的姿态与窈窕的身形,传达出一种灵动的美。
- “彷佛帘前顾影,依稀花底回身”:描绘女子如花间轻舞,给人以幻影之美。
- “倾城尤物,螺黛凝羞,环佩无尘”:强调她的绝世美丽与高洁气质。
- “赵颜软障,灰酒盈樽”:通过典故与细节,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 “浑不比崔徽小巷,魂断朝云”:表达作者对美的追求与失落感。
- “两点秋波注意,半弯罗袜生春”: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眼波与生机,暗示春意盎然。
- “可能学得,画屏游女,闲踏花茵”:诗人寄托了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倾城尤物”,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嫣然欲笑,窈窕传神”,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女子的神态与自然景物结合,生动而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赞美,折射出诗人内心对美人的思慕与情感的复杂交织。
意象分析:
- 鲛绡:象征轻盈与美丽,暗示了女子的柔美。
- 嫣然:代表温柔的笑容,传达出亲切与吸引力。
- 秋波:寓意含蓄的情感,象征着思念与情愫。
- 罗袜:象征青春与活力,表现出女子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鲛绡”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丝绸
- C. 一种花
-
“倾城尤物”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城市
- B. 美丽的女子
- C. 美丽的风景
-
诗中提到的“赵颜软障”中的“赵颜”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美人?
- A. 魏国
- B. 齐国
- C. 赵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求可的《雨中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女性之美,但陆求可的作品更注重外在形态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深入地挖掘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陆求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