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1-27 03:52:17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登高 作者: 〔王之涣〕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白日依山尽,苍苍苍穹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登高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苍苍苍穹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天空显得辽阔而深远。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再往高处走一层楼。

注释: 字词注释:

  1. 白日:指太阳,白天的光明。
  2. 依:依靠,靠在某物上。
  3. 苍苍:形容颜色青蓝、辽阔的样子。
  4. 欲:想要,渴望。
  5. 穷:达到、尽头的意思。
  6. 千里目:形容视野的广阔。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意象表现了人们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与古代文人登高望远的传统有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山西省。王之涣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豪情壮志的诗作闻名,风格清新而又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文人风气盛行,登高望远成为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高》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简短而意蕴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与思考。首句“白日依山尽”生动地展现了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象,带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仿佛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苍苍苍穹阔”则把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天空,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渺小与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用“楼”作为象征,暗示着追求更高理想的必要。这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攀登,更是对人生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整首诗在简洁中却蕴含了深厚的哲学内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理想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感慨。
  2. “苍苍苍穹阔”:形容天空的辽阔,寓意着无限的未来与可能。
  3. “欲穷千里目”: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想要看得更远。
  4. “更上一层楼”:表示要通过努力攀登,达到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1. 对仗:首句和次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了日落,后者则展现了天空的辽阔。
  2. 比喻:将“楼”作为追求理想的象征,生动形象。
  3. 夸张:通过“千里目”强调了视野的广阔,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和远大目标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鼓励人们努力攀登,追求更高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2. 山:象征障碍与挑战。
  3. 苍穹:象征广阔的未来。
  4. 楼:象征理想与目标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日依山尽”是描绘什么景象? A. 日出 B. 日落
    C. 黄昏 D. 晴天

  2. “欲穷千里目”的意思是? A. 看得更远 B. 看得更近
    C. 看得更高 D. 看得更明

  3.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名声
    C. 理想 D. 地位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望庐山瀑布》李白
  3.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之涣的《登高》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王之涣更注重理想的高度与远方,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体的感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王之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