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恽南田雨洗桃花图》
时间: 2025-02-04 15:3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慢 恽南田雨洗桃花图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一片流霞,十分春色,芳菲无限娇妍。最怕花风摧妒,飘碎朱钿。掩映绿杨影畔,依偎红板桥边。料刘郎前度,崔护重来,几许留连。绽枝灼灼,解语依依,东墙窥宋当年。赢得天台寻梦,玉洞迷仙。堪念香君溅扇,凭将园客传笺。看秾华经雨,盈姿浥露,多少缠绵。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花的娇艳,同时表达了对春风摧残花朵的忧虑。诗中提到绿杨和红桥,展示了一幅如画的春景。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刘郎与崔护,感慨流连忘返。随着桃花的绽放,诗人思绪万千,感叹曾经的往事和梦境。最后,诗人静赏雨后的桃花,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缠绵情怀。
注释
- 流霞:指的是流动的云彩,形容夕阳的美丽景色。
- 朱钿:红色的饰物,这里指花瓣。
- 刘郎、崔护: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其中提到的刘郎是指其恋情,象征爱情的美好与遗憾。
- 东墙窥宋:指的是对历史的回忆,宋代的繁华与美好。
- 香君: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可能是诗人的爱慕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湖帆(1894-1968),字子懿,号湖帆,江苏人,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擅长山水花鸟画,作品常富有情感与意境。他的诗词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雨中花慢》以桃花为中心,围绕春天的主题展开,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流霞与春色交织,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接着,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花朵的脆弱,尤其是风对花的摧残,这种对美的忧虑和珍惜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绿杨、红板桥等,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在回忆中,诗人提到刘郎与崔护,表露出对往昔爱情故事的向往与感怀,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通过对经雨后的桃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缠绵的氛围,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短暂而珍贵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念,体现了吴湖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流霞,十分春色,芳菲无限娇妍:描绘春天的美丽,流动的云彩和浓郁的春色交织,花香四溢,展现出春的生机。
- 最怕花风摧妒,飘碎朱钿:表达对花朵脆弱的忧虑,春风如同妒忌的情人,轻易地摧毁了美丽的花瓣。
- 掩映绿杨影畔,依偎红板桥边:描绘春日的景色,绿杨和红桥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增添了诗的情趣。
- 料刘郎前度,崔护重来,几许留连:提到历史典故,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不舍。
- 绽枝灼灼,解语依依,东墙窥宋当年:花枝绽放如火,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回想起宋代的繁华。
- 赢得天台寻梦,玉洞迷仙:天台与玉洞的意象,象征着寻梦与追求美好的理想。
- 堪念香君溅扇,凭将园客传笺:思念美丽的女子,渴望能通过传递信笺来诉说情感。
- 看秾华经雨,盈姿浥露,多少缠绵:细致描写雨中桃花的姿态,表现出一种缠绵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以及对爱情与历史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温情。
意象分析
- 流霞:象征着美的瞬间,转瞬即逝。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春天的代表。
- 绿杨与红板桥: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刘郎、崔护:历史爱情的典范,体现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香君:象征着理想中的爱情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崔护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掩映绿杨影畔”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花开
- C. 夏天的绿荫
- D. 冬天的雪景
-
诗中提到的“朱钿”指的是什么?
- A. 花瓣
- B. 书信
- C. 瓷器
- D. 珠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雨中花慢》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雨中花慢》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描写与历史的回忆,而《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孤独与自省的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湖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