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池》

时间: 2025-01-27 04:04:53

偪侧苍苔地,{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池 文同 〔宋代〕

偪侧苍苔地,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

白话文翻译:

狭窄的苍苔地上,有一个弯曲的白石池。 几枝红色的荷花,几尺碧绿的水波。 鱼鳖争抢着香饵,孩子们聚集在钓丝旁。 喜欢来到芳香的树荫下,每天太阳西下时。

注释:

  • 偪侧:狭窄。
  • 苍苔:青苔。
  • 左亻右瓜邪:形容池子的形状弯曲。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碧涟漪:碧绿色的水波。
  • 香饵:钓鱼用的诱饵。
  • 簇:聚集。
  • 芳荫:芳香的树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这首《山池》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池塘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乡村闲居时所作,通过描绘一个小池塘的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池塘景象。首句“偪侧苍苔地,左亻右瓜邪白石池”通过“偪侧”和“左亻右瓜邪”形容池塘的狭窄和弯曲,给人以小巧玲珑之感。接着,“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用“红菡萏”和“碧涟漪”描绘了池塘中的荷花和水波,色彩鲜明,生动传神。后两句“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池塘边的热闹场景,鱼鳖争食,儿童垂钓,充满了生机和乐趣。最后,“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景色的喜爱,每日黄昏时分,他都会来到这里,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恬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偪侧苍苔地,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 这句诗通过“偪侧”形容地的狭窄,“左亻右瓜邪”形容池的弯曲,形象地描绘了池塘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2. 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

    • 这句诗用“红菡萏”和“碧涟漪”描绘了池塘中的荷花和水波,色彩鲜明,生动传神。
  3. 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

    • 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池塘边的热闹场景,鱼鳖争食,儿童垂钓,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4. 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景色的喜爱,每日黄昏时分,他都会来到这里,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红菡萏”比喻荷花,“碧涟漪”比喻水波,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鱼鳖争香饵”赋予鱼鳖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乡村池塘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苔:青苔,象征自然的古老和静谧。
  • 红菡萏: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碧涟漪:水波,象征宁静和生机。
  • 香饵:钓鱼用的诱饵,象征生活的乐趣。
  • 芳荫:芳香的树荫,象征宁静和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左亻右瓜邪白石池”形容的是什么? A. 池塘的形状 B. 池塘的颜色 C. 池塘的位置 D. 池塘的大小

  2. “数枝红菡萏”中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莲花 C. 水草 D. 水藻

  3. 诗中“鱼鳖争香饵”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山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