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新晴》
时间: 2025-02-04 15:4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新晴晓烟暖,散带颓冠漱岩畔。海盐未去猿鹤喜,柴桑初归松菊乱。林间余雨时一滴,岭上飞云忽双断。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
白话文翻译:
山中天气新晴,晨雾温暖,我散开头发,摘下帽子,在岩石边漱口。海盐还未离去,猿猴和鹤鸟都感到高兴,我刚从柴桑归来,松树和菊花显得杂乱。林间残留的雨水偶尔滴下一滴,岭上的飞云突然间分成了两段。我怎能举手随意摇动,想要与高飞的鸿雁一起拂过天空。
注释:
- 散带颓冠:散开头发,摘下帽子,形容不拘礼节。
- 漱岩畔:在岩石边漱口。
- 海盐:可能指海边的盐田,或是一种隐喻。
- 柴桑:地名,今江西九江,陶渊明的故乡。
- 松菊乱:松树和菊花显得杂乱,形容归来的景象。
- 扶摇:形容风势,也比喻志向远大。
- 霄汉: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此诗描绘了山中晴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归隐山林时所作,通过对山中晴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中新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隐逸生活。诗中“晓烟暖”、“散带颓冠”等词句,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海盐未去猿鹤喜”和“柴桑初归松菊乱”则进一步以猿鹤的喜悦和松菊的杂乱,来象征作者归隐后的心境。最后两句“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体现了其超脱尘世的志向。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中新晴晓烟暖:描绘山中天气新晴,晨雾温暖。
- 散带颓冠漱岩畔:作者散开头发,摘下帽子,在岩石边漱口,表现出不拘礼节的生活态度。
- 海盐未去猿鹤喜:海盐还未离去,猿猴和鹤鸟都感到高兴,可能暗指作者的隐居生活。
- 柴桑初归松菊乱:作者刚从柴桑归来,松树和菊花显得杂乱,象征归来的景象。
- 林间余雨时一滴:林间残留的雨水偶尔滴下一滴,描绘山中的静谧。
- 岭上飞云忽双断:岭上的飞云突然间分成了两段,形容云的变化。
- 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向往,想要与高飞的鸿雁一起拂过天空。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猿鹤喜”、“松菊乱”,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扶摇”比喻风势,也比喻志向远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超脱尘世的志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烟暖:温暖的晨雾,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散带颓冠:不拘礼节的形象,表现出作者的闲适。
- 猿鹤喜:猿猴和鹤鸟的喜悦,象征隐居生活的和谐。
- 松菊乱:松树和菊花的杂乱,象征归来的景象。
- 扶摇:风势,也比喻志向远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散带颓冠”指的是什么? A. 散开头发,摘下帽子 B. 整理头发,戴上帽子 C. 散开头发,戴上帽子 D. 整理头发,摘下帽子 答案:A
-
“海盐未去猿鹤喜”中的“海盐”可能指的是什么? A. 海边的盐田 B. 一种隐喻 C. 海盐的味道 D. 海盐的颜色 答案:B
-
诗中“扶摇”比喻的是什么? A. 风势 B. 志向远大 C. 飞翔 D. 风势和志向远大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归隐田园的闲适心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山中新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归隐田园的闲适心情,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