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左藏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0:39

世泽传清范,戎韬演秘谋。

雄藩未赐节,大壑忽移舟。

谢氏胡床在,羊公羽扇收。

光华归令子,何恨掩泉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左藏挽诗二首 文同 〔宋代〕

世泽传清范,戎韬演秘谋。 雄藩未赐节,大壑忽移舟。 谢氏胡床在,羊公羽扇收。 光华归令子,何恨掩泉丘。

白话文翻译:

家族的清廉典范代代相传,军事韬略中演练着秘密的计谋。 虽然未被授予镇守边疆的符节,却在大海中突然改变了航向。 谢家的胡床依旧存在,羊公的羽扇也已被收起。 光辉归于他的儿子,又有什么遗憾掩盖在泉下的丘陵之中呢?

注释:

  • 世泽:家族的恩泽,这里指家族的传统和影响。
  • 清范:清廉的典范。
  • 戎韬:军事韬略。
  • 演秘谋:演练秘密的计谋。
  • 雄藩:强大的藩镇,指有权力的地方。
  • 未赐节:未被授予符节,即未被任命为地方长官。
  • 大壑:大海。
  • 移舟:改变航向,比喻改变命运或计划。
  • 谢氏胡床:谢安的胡床,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这里指家族的传统物品。
  • 羊公羽扇:羊祜的羽扇,羊祜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这里指家族的传统物品。
  • 光华:光辉,荣耀。
  • 令子:优秀的儿子。
  • 掩泉丘:埋葬在地下,指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为悼念某位石姓的左藏(官职名)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传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石左藏去世后所作,文同通过诗中对家族传统的描述和对逝者儿子的期望,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传统的描述和对逝者儿子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未来的希望。诗中“世泽传清范,戎韬演秘谋”一句,既表达了对逝者家族清廉传统的赞扬,也暗示了逝者在军事上的才能。而“雄藩未赐节,大壑忽移舟”则表达了逝者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和命运的突变。最后两句“光华归令子,何恨掩泉丘”则是对逝者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泽传清范,戎韬演秘谋。

    • 这句诗表达了逝者家族代代相传的清廉典范和在军事韬略中演练的秘密计谋。
  2. 雄藩未赐节,大壑忽移舟。

    • 这句诗表达了逝者虽然未被授予镇守边疆的符节,但命运却在大海中突然改变。
  3. 谢氏胡床在,羊公羽扇收。

    • 这句诗通过谢家的胡床和羊公的羽扇,象征家族的传统物品依旧存在。
  4. 光华归令子,何恨掩泉丘。

    • 这句诗表达了光辉归于逝者的儿子,对逝者的死亡没有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大壑忽移舟”比喻命运的突变。
  • 象征:通过“谢氏胡床”和“羊公羽扇”象征家族的传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悼念逝者,赞扬家族的传统,并对逝者的儿子寄予希望。通过家族传统的描述和对逝者儿子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世泽:家族的传统和影响。
  • 清范:清廉的典范。
  • 戎韬:军事韬略。
  • 雄藩:强大的藩镇。
  • 大壑:大海。
  • 谢氏胡床:家族的传统物品。
  • 羊公羽扇:家族的传统物品。
  • 光华:光辉,荣耀。
  • 令子:优秀的儿子。
  • 掩泉丘:埋葬在地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世泽传清范”指的是什么? A. 家族的传统 B. 军事韬略 C. 政治抱负 D. 命运突变

  2. “雄藩未赐节”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A. 符节 B. 节日 C. 节操 D. 节制

  3. 诗中“谢氏胡床在”中的“谢氏胡床”象征什么? A. 家族的传统 B. 军事韬略 C. 政治抱负 D. 命运突变

  4. 诗中“光华归令子”中的“令子”指的是什么? A. 优秀的儿子 B. 家族的传统 C. 军事韬略 D. 政治抱负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同的其他悼亡诗,如《挽诗三首》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悼亡诗,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挽诗三首》与《石左藏挽诗二首》在主题和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传统的传承。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文同的悼亡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