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墓下作》

时间: 2025-01-11 01:56:01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白话文翻译:

骊姬的墓在北原之上,她的遗骨已经埋葬了千年。
浍水日复一日向东流去,骊姬的恶名永远无法洗清。
献公沉迷于欲望,把儿子视作仇敌。
这些事情如同蔓草般蔓延,我今天来到这个古老的丘墟。
蛾眉山上的明月是如此苦涩,蝉鬓的野外云雾令人愁苦。
我想去祭奠二公子,可是沿着横汾河没有轻舟可以渡过。

注释:

  • 骊姬:春秋时期,齐国的妃子,以美貌和奸诈著称,最终导致了齐国的衰败。
  • 献公:指的是齐献公,骊姬的情人,他为了骊姬而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史称“骊姬之乱”。
  • 浍水:古代的一条河流,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二公子:指的是献公的两个儿子,他们的悲惨命运与骊姬的阴谋有关。
  • 蛾眉山月:形容天空中的明月,传达诗人对往事的感慨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疆,后因其诗歌描绘边塞风光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常常带有浓厚的悲壮气息。

创作背景:

《骊姬墓下作》是岑参在北方边塞写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人性悲剧的感慨。骊姬的故事充满权谋与悲剧,诗人通过对骊姬墓的描写,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悲剧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岑参的《骊姬墓下作》是一首在历史与情感交织中探讨人性悲剧的诗作。诗中以骊姬与献公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通过描绘骊姬的墓地,展现了历史的久远与人性的复杂,仿佛在诉说着时间如何无情地吞噬了一切。

接下来的“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则表现了即使时间流逝,骊姬的恶名依然存在,说明了历史的无情与人心的险恶。诗中提到的“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则揭示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献公因爱而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家庭的悲剧,令人唏嘘。诗的最后两句“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以凄凉的情调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二公子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感与悲剧感,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描述骊姬的墓地,暗示她的命运与历史的久远。
  •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时间的流逝不能洗去骊姬的恶名,强调了历史的沉重。
  •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揭示献公为爱而迷失理智,导致亲情反目。
  •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指这些悲剧如蔓草般蔓延,诗人踏上古丘,感慨历史的悲凉。
  •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描绘自然景象,映衬诗人的愁苦心情。
  •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表达对二公子命运的同情,暗示无法祭奠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事件比作“蔓草”,形象生动。
  • 对仗:使用对称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蛾眉山月”、“浍水”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岑参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揭示了权力与欲望对人性的侵蚀,以及时间无法抹去的恶名和悲剧。诗人在悼念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姬:象征着美貌与权谋的结合,暗示了权力游戏的残酷。
  • 浍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变。
  • 蛾眉山月:传达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 横汾:象征着阻隔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骊姬的墓位于何处? A. 南山
    B. 西原
    C. 北原
    D. 东谷

  2. 献公对待儿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恩爱如初
    B. 视如己出
    C. 视子如仇雠
    D. 疑心重重

  3. 诗中提到的“横汾无轻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探讨爱情与悲剧。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岑参的《骊姬墓下作》侧重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抒发豪情。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