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其四
作者: 岑参 〔唐代〕
原文展示:
漫漫澄波阔,沈沈大厦深。
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汲引窥兰室,招携入翰林。
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河西太守杜公的高大形象与深厚情义。广阔的澄清河水流淌,深沉的建筑耸立。杜公秉持着真诚的心,常常不为小利所动,行义时总是慷慨解囊。他引导士人,关注兰亭雅集,并邀请他们进入翰林学士的门下。您有许多优秀的儿子,依然牵挂着世人的心。
注释:
- 漫漫:形容广阔、辽远的样子。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沈沈:深沉的样子。
- 匪席:不以席子为重,意指不贪图眼前利益。
- 行义:行事讲究道义。
- 汲引:引水,形容引导士人向上。
- 兰室:指兰亭,古人雅集的地方。
- 翰林:翰林院,古代文人的聚集之地。
- 令子:指优秀的儿子。
典故解析:
- 兰亭:指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象征文人雅集与高雅的文化氛围。
- 翰林:古代文人的象征,表示才华与地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岑参,字与之,号青门,唐代边塞诗人,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与英雄气概。
- 创作背景:这首挽歌是为纪念杜公所作,表现了对他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道德与义务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澈的河水与深沉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空灵却又厚重的氛围,传达出杜公的高尚品德与深厚情义。开头的“漫漫澄波阔,沈沈大厦深”勾勒出辽阔的自然景象,仿佛在展示杜公的宏伟气概。接下来的“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则揭示了他的为人处世,强调他对道义的坚持和对财富的淡薄。最后两句“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则将目光转向杜公的后嗣,表达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社会的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出岑参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漫漫澄波阔,沈沈大厦深”:描绘了河水的广阔与建筑的深厚,暗示杜公的伟大。
- “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强调杜公的义气与品德,说明他不贪图小利。
- “汲引窥兰室,招携入翰林”:表达他对人才的引导与重视。
- “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表现出对杜公后代的期盼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对仗与排比的修辞,使诗句更加对称与和谐。
- 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现了对杜公的追思与赞颂,强调道义与责任,展示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澄波:象征清澈与高洁的品德。
- 大厦:代表稳固与深厚的道德基础。
- 兰室:象征高雅的文化与文人的理想聚集地。
- 翰林:象征知识与权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岑参
- C. 王之涣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兰室”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建筑
- B. 文人雅集的地方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文体
- 诗中提到的“行义每挥金”意指什么?
- A. 喜欢金钱
- B. 行事讲求道义
- C. 对金钱的漠视
- D. 追求财富
- 该诗的作者是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作,均描绘了壮阔的自然与英雄气概,但岑参更侧重于人物的品德与情感,而王之涣则显得更加豪放与飘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