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白话文翻译
我背着剑走出北门,乘船驶向东海。
一只鸟在海上飞翔,云彩仿佛是帝王的女儿。
美丽的面容溺水而死,精卫白白留下名声。
怨恨积累却只是心愿,微弱的力量终究无法实现。
西山的树木和石头都已经消尽,巨大的山谷何时能够平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负剑:背负着剑,表示一种豪情和出征的姿态。
- 乘桴:乘坐木筏,表示渡海的方式。
- 东溟:指东海,古人称海为“溟”。
- 帝女灵: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丽与灵性。
- 玉颜:指美丽的容貌。
- 精卫:传说中的鸟,因仇恨而不断叼泥石填海,象征不屈的精神。
- 怨积:怨恨的积累。
- 力微:力量微小。
- 巨壑:深谷,象征困难和阻碍。
典故解析
精卫填海的传说源自《山海经》,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因溺水而死,化为一种鸟,誓言要用泥土和石头填平大海,以报仇于海。这一典故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门,山西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描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战士的情怀。岑参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精卫》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诗中通过精卫的象征,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诗歌鉴赏
《精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诗人在开篇以“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的豪情展现出一种出征的壮志。接下来的“云是帝女灵”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带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意象,仿佛在描述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沉郁,尤其是在“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一句中,精卫化身的悲剧让人感受到无奈与惋惜。诗人通过这只鸟的形象,展现了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激昂转向沉重,最后以“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结束,表达了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感。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反思,也折射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使得《精卫》成为一首兼具哲理与情感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负剑出北门”:象征勇敢与冒险,代表一种不屈的精神。
- “乘桴适东溟”:通过乘船渡海的方式,展示追求理想的决心。
- “一鸟海上飞”:引入精卫这一形象,蕴含着对理想的渴望。
- “云是帝女灵”:将云与帝女灵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玉颜溺水死”:对精卫命运的叹息,暗含对美好事物脆弱的感慨。
- “精卫空为名”:强调精卫的奋斗与牺牲,触动人心。
- “怨积徒有志”:表达内心的无奈,尽管有理想,却无法实现。
- “力微竟不成”:力量的微弱,象征现实的残酷。
-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以景衬情,表现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是帝女灵”,用云彩比作神秘的帝王之女,增添诗的美感。
- 拟人:精卫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与目标,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形成了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精卫的执着与无奈,展现了对理想追求的坚韧与对命运的思考。诗人以悲剧性的视角,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卫:象征不屈的精神与坚持理想。
- 北门:象征出发与冒险。
- 东海:象征理想的远方与未知的挑战。
- 玉颜:象征美与脆弱,暗示理想的脆弱性。
- 巨壑:象征艰难险阻,反映现实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负剑出北门”中的“负剑”意指什么?
A. 背负着剑
B. 拿着剑
C. 不再使用剑 -
精卫填海的传说源自哪本古书?
A. 《诗经》
B. 《山海经》
C. 《论语》 -
诗中“西山木石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与无奈
C.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现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岑参《精卫》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通过意象展现对理想的追求,但岑参更侧重于对无法实现的感叹,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