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西原驿路挂城头,
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
白云犹似汉时秋。
白话文翻译
在西原的驿站,路边的城头上挂着雨帘,
客人们在红亭里散去,细雨仍未停歇。
你去看看汾水的上游吧,
那白云依然像汉代的秋天一样。
注释
- 西原:指的是西原地区,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
- 驿路:古代驿站的交通要道。
- 城头:城墙的顶部。
- 客散:客人散去。
- 红亭:指一种建筑,可能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亭子。
- 汾水:指汾河,是中国的一条著名河流。
- 汉时秋:指汉代的秋天,常常用来表达一种怀古情绪。
典故解析
“白云犹似汉时秋”中的“汉时”可追溯到汉朝,代表着繁荣与历史的悠久,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的感慨。汾水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作为背景的象征,充满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期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容,号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戍边将士的豪情,风格奔放,语言生动。岑参的作品常常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岑参在边疆任职期间,朋友李判官即将启程赴晋绛,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背景是社会动荡与边疆的特殊环境,使得诗歌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全诗虽短,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开头两句描绘了西原驿路的情景,客人们在红亭中散去,细雨如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随着李判官的离去,诗人不禁回首往事,想起汉代的秋日,白云在汾水上空飘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念。
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哲思。汾水的流淌,白云的飘动,不仅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岑参在诗中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使得这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浓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原驿路挂城头:描绘了驿站与城墙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
- 客散红亭雨未收:客人们已散去,亭子里的雨水依旧未停,强调了送别时的孤独感。
- 君去试看汾水上:劝告友人去观赏汾水的美景,寓意对未来的祝愿。
- 白云犹似汉时秋:白云的形态依旧如同汉代秋天,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汉时的秋天,表达怀旧之情。
- 对仗:诗中“客散红亭”与“君去试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白云、汾水等自然意象与情感结合,构成了诗歌的主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离别的背景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原:象征着遥远与思念。
- 红亭:代表着温暖与友谊的场所。
- 汾水:象征流逝的时光与无尽的思念。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怀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汾水”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汾河
D. 珠江 -
诗人写作此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D. 怀疑 -
“白云犹似汉时秋”中的“汉时”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明朝
答案
- C. 汾河
- B. 离愁
- C. 汉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诗词对比
- 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岑参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之涣则侧重壮丽的景色,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岑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