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时间: 2025-01-10 22:2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
送君一去天外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张献心的才能与成就。他出身于将门之家,才智出众,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腰间悬挂的金印色泽红亮。前几日他在白虎殿受到皇上的恩宠,归来时见到的人都是满怀羡慕。诗中提到他得到的十重赐衣和十二卷军书,显示了他的重要性与地位。作者认为张献心的智慧如同有神助,所作的诗句清新优美。湖水澄清,深可见底,冰面如镜,映照着光辉。昨夜云中星辰移动,今天在西门驿楼送别他。诗中还提到美酒香醇,金鞭白马,显得格外辉煌。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与祝福,尽管他即将远行。
注释
- 将门子弟:指出身军事家庭的子弟。
- 金印色赭然:金印的颜色呈现暗红色,象征高贵。
- 白虎殿:指古代的一个重要的宫殿,象征得到皇帝的恩宠。
- 箧中赐衣:指得到的官服,十重代表数量之多。
- 清冰一片光照人:形容冰面如镜,反射光辉,意境清澈。
- 云中昨夜使星动:可能指夜空星辰的变化,象征不平凡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770年,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岑参的诗作多集中在边疆生活、战争与友谊等主题。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岑参任职边疆时,正值张献心充任副使归河西,诗人为其送行,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与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张献心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成就的赞美。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以张献心的成就为主,后半部分则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辉煌又惆怅的氛围。
作者先对张献心的身世、地位作了概述,赞美其才智和得到的荣宠,随后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使用了“云中昨夜使星动”的意象,寓意张献心的出行将带来新的变动与希望。最后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则通过“送君一去天外忆”这一句,深化了情感的深度,表现了友谊的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将门子弟君独贤:你是将门的优秀子弟。
- 一从受命常在边:自从受命后常年驻守边疆。
- 未至三十已高位:不到三十岁就已经身居高位。
- 腰间金印色赭然:腰间悬挂的金印色彩鲜艳。
- 前日承恩白虎殿:前几天在白虎殿受到恩宠。
- 归来见者谁不羡:回来的时候谁见了不羡慕。
- 箧中赐衣十重馀:箱中有十重的赐衣。
- 案上军书十二卷:桌上摆放着十二卷军书。
- 看君谋智若有神:看你的谋略智慧仿佛有神助。
- 爱君词句皆清新:我喜欢你所作的诗句清新动人。
- 澄湖万顷深见底:湖水清澈,广阔得能见底。
- 清冰一片光照人:冰面明亮,如同照人。
- 云中昨夜使星动:昨夜云中星辰因你而移动。
- 西门驿楼出相送:在西门驿楼为你送行。
- 玉瓶素蚁腊酒香:玉瓶装着清香的腊酒。
- 金鞭白马紫游缰:金鞭白马,缰绳紫色。
- 花门南,燕支北:花门在南,燕支在北。
- 张掖城头云正黑:张掖城头的云正浓重。
- 送君一去天外忆:送你远行,心中常常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张献心的智慧比作神助,增强了其才能的神秘感。
- 对仗:如“金鞭白马”和“玉瓶素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观与人事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以送别为主题,既表现了对朋友成就的钦佩,又流露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深切眷恋,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将门子弟:象征着军事才能和家世背景。
- 金印:象征权力与地位。
- 清冰澄湖:象征清澈与明亮,暗含理想与未来的美好。
- 云星:象征变幻与不确定的未来。
- 玉瓶与腊酒:象征着珍贵的友谊与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岑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白虎殿”,它象征什么?
- A) 边疆
- B) 皇帝的恩宠
- C) 劳动人民
- D) 自然景观
-
诗中“金鞭白马”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朋友的旅行装备
- B) 张献心的地位
- C) 送别的场景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B) 唐代
- B) 皇帝的恩宠
- C) 送别的场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的《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望,但岑参更侧重于送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着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岑参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