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时间: 2025-04-27 11:27:17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岑参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白话文翻译:

归去吧,你刚刚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声名显赫,人人都听说了。
故乡连绵的渭水边树木繁茂,家里靠近云雾缭绕的条山。
你的老师非常好学,圣朝时期完全依赖文人。
你的兄弟们承载着世人的赞誉,才华在词赋上超越了人群。
雨意唤醒了分别时的酒意,城中的阴影在黄昏低垂。
遥想你出关之后,必定还有一位终军将军。

注释:

  • 擢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高第。
  • 夫子:指老师,这里特指有学问的人。
  • 圣朝:指唐朝,是当时的盛世。
  • 终军:指终军之事,出自《史记》,意指有志于报国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青门,唐代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岑参以其豪放激昂、情感丰富的边塞诗闻名,作品常描绘边疆风光和征战生活,具有较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是岑参为送别同窗薛播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与期望。诗中提及的“擢第”表明了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的影响,代表着学子们在仕途上的理想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首先通过“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开篇,表现出一种欣喜的情感,突显了诗人对朋友成功的祝贺。随之而来的自然意象—渭川的树木和条山的云,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象征着归属感与安宁。紧接着,诗人赞美了朋友的老师与兄弟,展现了士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与鼓励,这种情感的流传传达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展现了一种愁绪与离别的氛围,雨与酒的结合,带有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朋友未来的期待,也是对报国之志的呼唤,显示出一种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去新战胜: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回到家乡。
  2. 盛名人共闻:声名显赫,人人皆知。
  3. 乡连渭川树:故乡的树木与渭水相连,表现乡愁。
  4. 家近条山云:家靠近条山,云雾缭绕,渲染出自然之美。
  5. 夫子能好学:老师善于学习,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6. 圣朝全用文:在盛世时期,文人受到重视。
  7. 弟兄负世誉:兄弟们承载着世人的赞誉。
  8. 词赋超人群:在诗词上超越众人,展示才华。
  9. 雨气醒别酒:雨意使人清醒,酒意更添离愁。
  10. 城阴低暮曛:城中阴影低垂,黄昏时分的愁苦。
  11. 遥知出关后:遥想你出关之后的情景。
  12. 更有一终军:期望有志之士出将入相,志在报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展示工整的对称美。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成功的祝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乡土的思念,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和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渭川:象征美好的故乡与乡愁。
  • 条山云: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家乡的美好。
  • 雨气:象征离别的愁苦与思绪的清醒。
  • 终军:象征志向与报国的热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谁?

    • A. 学生
    • B. 老师
    • C. 朋友
      答案:B
  2. 诗人对朋友的成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嫉妒
    • B. 祝贺
    • C. 无所谓
      答案:B
  3. “雨气醒别酒”中的“雨气”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愁绪
    • C. 幸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送薛播擢第归河东》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人际关系,而《登鹳雀楼》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豪迈的气势,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为《送薛播擢第归河东》的详细分析与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