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过东都,留守周公筵上赠座客》

时间: 2025-01-27 03:50:27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

已分终年甘寂寞,

岂知今日返京华。

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

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白话文翻译:

贾生在长沙度过了三年,与故友相思相隔遥远。原本以为将常年甘于寂寞,哪知道今日能返回京城。皇帝赐予的符节显示了深厚的恩宠,在隋苑的欢乐时光即将结束。明天早晨在江边将倍感惆怅,远山的芳草映衬着残霞。

注释:

  • 贾生: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三载:三年。
  • 道路赊:道路遥远。
  • 已分:已经预料。
  • 终年:整年。
  • 甘寂寞:甘愿忍受孤独。
  • 京华:指京城,即长安。
  • 麟符:古代皇帝赐予的符节,象征恩宠。
  • 上相:指皇帝。
  • 隋苑:隋炀帝所建的园林,此处泛指皇家园林。
  • 日欲斜:太阳即将落山,比喻欢乐时光即将结束。
  • 明旦:明天早晨。
  • 江头:江边。
  • 倍惆怅:更加感到忧愁。
  • 远山芳草映残霞:远山的芳草在残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宋朝,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近臣,后随李煜降宋。徐铉的诗文以清丽著称,书法亦有盛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返回京城时,于留守周公的宴会上赠给座客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对寂寞生活的接受,以及对重返京城的感慨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贾谊在长沙的寂寞与今日重返京城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诗中“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寂寞生活的接受,又透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而“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则以景结情,通过远山芳草和残霞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和未来的惆怅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贾生三载在长沙”:借用贾谊的典故,暗示自己在长沙的寂寞生活。
  • “故友相思道路赊”:表达对远方故友的思念。
  • “已分终年甘寂寞”:接受并甘愿忍受长期的孤独。
  • “岂知今日返京华”:意外地能够返回京城。
  • “麟符上相恩偏厚”:皇帝赐予的符节显示了深厚的恩宠。
  • “隋苑留欢日欲斜”:在皇家园林的欢乐时光即将结束。
  • “明旦江头倍惆怅”:预感到明天早晨在江边的离别将倍感忧愁。
  • “远山芳草映残霞”:以远山芳草和残霞的意象,抒发对未来的惆怅之情。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通过贾谊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 对比:通过对比寂寞与欢乐、过去与现在,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使用远山芳草和残霞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故友的思念、对寂寞生活的接受,以及对重返京城的感慨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意象分析:

  • 远山芳草:象征着遥远和美好,同时也暗示着离别和惆怅。
  • 残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欢乐的结束,同时也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生”是指谁? A. 贾谊 B. 贾岛 C. 贾似道 答案:A

  2. 诗中的“京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答案:B

  3. 诗中的“麟符”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恩宠 C. 财富 答案:B

  4. 诗中的“隋苑”是指什么? A. 皇家园林 B. 私人花园 C. 历史遗址 答案:A

  5. 诗中的“远山芳草映残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惆怅 C.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贾谊的《过秦论》
  • 徐铉的其他诗作,如《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诗词对比:

  • 与贾谊的《过秦论》对比,两者都涉及政治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与徐铉的其他诗作对比,如《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可以探讨徐铉的诗风和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徐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