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寿王赞府径》

时间: 2025-01-10 22:14:06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

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

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永寿王赞府径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
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
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工作之余,暂时回归山林的闲适心情。作者经过百里路途而不在外宿,回到两乡交界的山间。夜深时,湿露浸透了席子,月光明亮,微风吹动了蝉鸣。作者提议与主人共饮,愿为朋友醉眠。

注释:

  • 当官:指做官,担任官职。
  • 接闲暇:在工作中得到空闲时间。
  • 归林泉:回到山林和泉水的地方,表达向往自然的心情。
  • 百里路不宿:经过百里路程而没有在外住宿,体现出作者的急切和对故乡的向往。
  • 两乡山复连:指两地的山脉相连,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 夜深露湿簟:深夜时分,露水浸湿了席子,营造出清新湿润的氛围。
  • 月出风惊蝉:月亮升起,微风吹动了蝉,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氛。
  • 且尽主人酒:与主人一起喝酒,表达友好的情谊。
  • 为君从醉眠:愿意为朋友沉醉于酒中,安然入睡。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生活状态与陶渊明等隐士的生活理念相似,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诗人因公事途经山林,与友人相聚,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出诗人内心渴望自由的情感。

诗歌鉴赏:

《送永寿王赞府径》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篇,诗中清新的自然描绘与友人间的温馨情谊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逃避。开头两句“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直接呈现了诗人短暂的闲暇时光,透出一丝淡淡的惆怅与对自由的渴望。接下来的“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不仅描绘了诗人归家路途的漫长与艰辛,也表明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夜深时的“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则营造出一个清新幽静的夜晚意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风拂面的清凉和露水湿润的触感。

最后两句“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与友人共饮,寄托了深厚的友情,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洒脱与豪放,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情的珍视,给人一种恬淡而又深邃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官接闲暇:在官场上工作,偶尔有些空闲。
  2. 暂得归林泉:暂时能够回到山林和泉水的地方。
  3. 百里路不宿:经历了百里路程,但没有在外住宿。
  4. 两乡山复连:两地的山脉相连,描绘自然美景。
  5. 夜深露湿簟:深夜时分,露水浸湿了席子。
  6. 月出风惊蝉:月亮升起,微风拂过,惊动了蝉鸣。
  7. 且尽主人酒:与主人共饮,享受这一刻。
  8. 为君从醉眠:愿意为朋友沉醉,安心入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林泉”、“月出”、“风惊蝉”,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丰富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洒脱而又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林泉:象征自然、清新和宁静的生活。
  2. :代表人生的旅途与奋斗。
  3. :象征明亮、宁静的时光。
  4. :代表自由与变化。
  5. :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氛围。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林泉”指什么?

    • A. 山林和泉水
    • B. 官场生活
    • C. 酒席
  2. 诗人提议与主人一起做什么?

    • A. 赏月
    • B. 喝酒
    • C. 游玩
  3.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抒发对官场的热爱
    • B. 描绘自然与友情
    • C. 赞美城市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岑参的《送永寿王赞府径》:描绘自然与友情,表达对官场的逃避。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反映隐士生活的恬淡。

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岑参更为洒脱,王维则更为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