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寥落江城暮,秋风处处同。一官三峡外,数口万山中。贫贱差时辈,飘零任转蓬。故园归未得,目断信陵东。
白话文翻译:
江城在黄昏时分显得寂寞,秋风在四处吹拂,带来同样的凉意。我身处三峡之外,四周被万山环绕。身为贫贱之人,和我同类的人四散漂泊,任凭风吹随意转动。回不了故乡,目光遥望信陵的东边。
注释:
- 寥落:稀疏、冷清,形容江城的冷寂。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是长江沿岸的某个城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萧瑟的氛围。
- 一官:指作者的官职,表明他身处官场。
- 三峡:指长江的三峡,地理上非常著名。
- 贫贱差时辈:形容身处贫贱境地的人,和作者的身份形成对比。
- 飘零任转蓬:比喻无根无依的漂泊状态。
- 故园: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信陵东:指信陵(地名)东边,表示目光所及的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如汸,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时政的关注,风格多变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与底层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在官场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秋日自遣》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与无奈的漂泊感。开篇以“寥落江城暮”勾勒出一个孤寂的黄昏,接着“秋风处处同”则暗示着无论身处何地,秋风的凉意都无处不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接下来的“一官三峡外”,则隐含了作者的官位与身份与周遭环境的矛盾,表明身为官员却身处偏远,感受到的却是孤独的漂流。
“贫贱差时辈,飘零任转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与焦虑,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漂泊命运,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与同情。最后的“故园归未得,目断信陵东”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目光所及却只能是远方的信陵,无法回归的痛苦愈加凸显。
整首诗通过对比、意象的运用,使得思乡的情感愈加浓烈,形成一种深刻的秋日沉思。李如汸在此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现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寥落江城暮:描绘了黄昏时分江城的寂寥景象,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 秋风处处同:秋风的普遍性象征着无论身处何地,大家都在经历相似的孤独与萧瑟。
- 一官三峡外:作者身为官员却不在繁华之地,暗示了其心境的落寞。
- 数口万山中:万山环绕,象征了作者的孤立与无助。
- 贫贱差时辈:对比自己与贫贱者,强调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 飘零任转蓬:比喻生活的漂泊与无根性。
- 故园归未得: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属感的缺失。
- 目断信陵东:眼望东边的信陵,反映了无尽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零任转蓬”,将人比作无根的蓬草,增强了漂泊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萧瑟的秋风、寥落的江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的同情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流露出浓烈的思乡之情,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江城:代表了作者的现实环境,暗示着孤独。
- 故园:象征着归属与思念,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城”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目断信陵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官职的满意
D. 对友人的怀念 -
“贫贱差时辈”中“差时辈”指的是? A. 富贵人
B. 平民
C. 官员
D. 诗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如汸《秋日自遣》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表达更为直接与浓烈,而李如汸则通过秋日的景象与个人的无奈相结合,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如汸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