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命酌终南山水天炼师于海珠信宿赋此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6:58:25

自性本来无执著,为仙为释更为儒。

乍看卓锡依珠寺,须信栖神上玉都。

苦海波涛原浩浩,觉城色相本无无。

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性本来无执著,为仙为释更为儒。乍看卓锡依珠寺,须信栖神上玉都。苦海波涛原浩浩,觉城色相本无无。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

白话文翻译:

自性本来没有执念,追求道教、佛教,甚至儒家思想都不必执着。乍一看似乎在珠寺中高居不下,实际上应该信仰神灵栖息于玉都。苦海的波涛浩渺无边,觉悟的城池色相其实是虚无的。大千世界如同河沙般繁多,最终都融入如来佛的一粒细沙中。

注释:

  • 自性:指本性、真我。
  • 执著:执念、固执于某种想法或信仰。
  • 卓锡:高坐或出行,常指僧人或道士的出游。
  • 珠寺:指珠宝寺庙,象征着繁华或灵性之地。
  • 玉都:指仙境或理想的境地。
  • 苦海:指人生的苦难与烦恼。
  • 觉城:觉悟之境,表示对真理的领悟。
  • 大千世界:宇宙的广阔无垠。
  • 如来:指佛陀,象征真理和最终的觉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绍裘,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梁绍裘的作品多关注道教和佛教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宇宙及自我本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性、执著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自性本来无执著”道出人生的真谛,强调了内心的自在与无所依赖。诗中提到的“乍看卓锡依珠寺”,传达了外在的繁华和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苦海波涛原浩浩”一句,生动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波动,而“觉城色相本无无”则揭示了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表明表象的虚幻与内在的真实。最后一句“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以形象的比喻结束,表达了万物归一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决心。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而富有哲理,且在意象上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性本来无执著:强调内心的真实状态是无执念的。
  2. 为仙为释更为儒:追求的目标多样,但不必执著于某一派别。
  3. 乍看卓锡依珠寺:外表似乎在某个光辉的地方,但内心应有更深的理解。
  4. 须信栖神上玉都:真正的信仰应在于内心的安宁。
  5. 苦海波涛原浩浩:生活的苦难如海浪般浩大无边。
  6. 觉城色相本无无:觉悟的真实是超越物质的。
  7. 大千世界河沙数:宇宙的复杂和广阔。
  8. 尽入如来一黍珠:最终一切归于真理,象征着智慧的结晶。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比如“苦海波涛”比喻人生的艰辛,而“大千世界河沙数”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宇宙的浩瀚。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我与宇宙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自在与无执,反映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性:象征本真,指向内心的真实自我。
  • 珠寺:代表外在的名利与繁华。
  • 苦海:象征人生的苦难。
  • 觉城:象征觉悟和智慧。
  • 如来:象征真理和终极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性”主要指什么? A. 外在的物质
    B. 内心的真实
    C. 社会的地位

  2. “苦海波涛原浩浩”中的“苦海”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人生的苦难
    C. 精神的自由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物质财富
    B. 探讨自我与宇宙的关系
    C. 赞美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李白和王维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李白的豪放与王维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与佛教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