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二首》

时间: 2025-01-11 19:53:04

仙仗行宫旧内居,花间往往驻鸾舆。

徒闻汉帝横汾曲,不见长卿谏猎书。

天子射蛟开水殿,奚官牧马遍郊墟。

蒹葭苜蓿秋无限,怅望烟云万里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兴二首
袁袠

仙仗行宫旧内居,花间往往驻鸾舆。
徒闻汉帝横汾曲,不见长卿谏猎书。
天子射蛟开水殿,奚官牧马遍郊墟。
蒹葭苜蓿秋无限,怅望烟云万里余。

白话文翻译:

旧时的宫殿里,仙仗依旧,花间常有鸾舆驻足。
只听说汉朝的帝王曾在汾曲之地,然而却看不到长卿的谏言书。
天子在水殿射蛟,奚官在乡村放牧马匹。
芦苇和苜蓿在秋天中显得无尽,仰望着烟云,心中感到余情万里。

注释:

  1. 仙仗:指古代皇帝所用的仪仗,象征权威与地位。
  2. 鸾舆:古代的一种华丽的车辆,通常用于皇帝出行。
  3. 汉帝:指汉朝的皇帝,代表着历史上的辉煌与盛世。
  4. 长卿:指汉代的文学家屈原,因其批评皇帝而被称为“谏猎书”。
  5. 射蛟:指皇帝在水中射击蛟龙,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6. 蒹葭:指芦苇,象征着秋季的萧条与孤独。
  7.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喂养牲畜,象征着丰饶与生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帝横汾曲”与“长卿谏猎书”体现了古代帝王与文人的关系。汉代的汉武帝曾在汾河曲水之地游玩,而屈原则以其直言敢谏闻名。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盛世的怀念与对当下现实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袠,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题咏自然景物,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收获时节,作者借秋景抒发内心的感伤与对历史的追思,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秋兴二首》通过描绘宫廷与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首联以“仙仗行宫旧内居”开篇,意境悠远,带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的“徒闻汉帝横汾曲”,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出对汉代盛世的向往和对当下政治的失望。

中间部分提到“天子射蛟”,对权力的象征性描写,显示出皇帝的威严,而“奚官牧马遍郊墟”则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安逸,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暗示着政治与民生的隔阂。末联“蒹葭苜蓿秋无限,怅望烟云万里余”则用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时代变迁带来的淡淡忧伤。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事变化的无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仗行宫旧内居:描绘旧宫殿的景象,暗示历史的延续。
  2. 花间往往驻鸾舆:提到华丽的车驾,体现出昔日的繁华。
  3. 徒闻汉帝横汾曲:历史的遥远感,表现出对往事的追溯。
  4. 不见长卿谏猎书:强调失去的声音与智慧。
  5. 天子射蛟开水殿:描绘帝王的威严,象征权力。
  6. 奚官牧马遍郊墟:展现乡野的宁静,反映民众生活。
  7. 蒹葭苜蓿秋无限:自然的景象,表现秋季的苍凉。
  8. 怅望烟云万里余: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借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行与行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对盛世的怀念和对当下社会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仗: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2. 鸾舆:华丽的车驾,代表着过去的繁华。
  3. 蒹葭:秋天的萧条,代表孤独与思索。
  4. 烟云:象征着远方与理想,表达作者的怅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卿”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天子射蛟”指的是: A. 皇帝的威严
    B. 农民的生活
    C. 自然的美景
    D. 诗人的感慨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A. 屈原
  2. A. 皇帝的威严
  3. B. 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思》 by 马致远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by 李煜

诗词对比:

  • 比较袁袠的《秋兴二首》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深思,但袁袠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感慨,而李白则更体现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袁袠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