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枣》

时间: 2025-01-27 03:32:28

蓐收司契物华新,累累丹苞日可亲。

汉帝殿前曾郑重,吕仙亭下诧奇珍。

味逾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伦。

怪道仲思名姓著,好同玉李供枫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枣
王象晋 〔明代〕

蓐收司契物华新,
累累丹苞日可亲。
汉帝殿前曾郑重,
吕仙亭下诧奇珍。
味逾石蜜甜偏永,
红迈朱樱色莫伦。
怪道仲思名姓著,
好同玉李供枫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新鲜的枣子,仿佛是大自然的礼物,鲜红的果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汉朝的皇帝在宫殿前曾经重视过这种果实,吕洞宾在亭子下也曾感到惊奇。枣子的味道比石蜜还要甜,并且色泽比朱樱还要鲜艳。真是令人惊叹,仲思(指屈原)因它而声名显赫,仿佛与玉李一样,是供奉在皇家殿堂的美味。

注释

  • 蓐收: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天的收获。
  • 司契:古代主管契约和法令的官员,这里借指自然的法则。
  • 丹苞:红色的花苞,形容枣子的颜色。
  • 汉帝:指汉朝的皇帝,强调枣子的历史地位。
  • 吕仙:吕洞宾,八仙之一,传说中的人物。
  • 仲思:指屈原,著名的诗人,以其忧国忧民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象晋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季节,正值枣子成熟之际,诗人借此描写枣子的美味与珍贵,表达对自然馈赠的赞美。

诗歌鉴赏

《咏枣》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枣子的美味与独特之处。诗歌开篇即用“蓐收司契物华新”带出时节,表明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枣子的成熟正是自然法则的结果。接着,诗人以“累累丹苞日可亲”形容枣子的色泽鲜艳、饱满,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照耀下的诱惑。

随后,诗人提到汉帝和吕仙,赋予枣子更深的文化意义,表明其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是一种历史的象征。汉朝皇帝的重视和吕洞宾的惊艳,显示了枣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比较,强调了枣子的味道之甜,色泽之美,进一步深化了枣子在自然与文化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借用历史典故提升了主题的深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蓐收司契物华新:引入秋季丰收的主题,强调自然的法则。
  2. 累累丹苞日可亲:形象地描绘了枣子的色泽和丰盈,给人以亲近感。
  3. 汉帝殿前曾郑重:提到皇帝对枣子的重视,暗示其珍贵。
  4. 吕仙亭下诧奇珍:吕洞宾的惊叹,增强了枣子的神秘感。
  5. 味逾石蜜甜偏永:强调枣子的味道胜过其他美食,展现其独特。
  6. 红迈朱樱色莫伦:比较枣子与朱樱,突出其色彩的鲜艳。
  7. 怪道仲思名姓著:提到屈原,传达其因枣子而声名显赫。
  8. 好同玉李供枫宸:最后一句与王室的珍贵果实做对比,强调枣子的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枣子比作“奇珍”,增强了其珍贵感。
  • 对仗:对称的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排比:通过多重描述展现枣子的特性,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馈赠与文化的传承,表现了诗人对枣子的赞美,既是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丰收与甜美,传递对自然的感恩。
  • 汉帝、吕仙:历史与神话的结合,象征文化的传承与珍贵。
  • 仲思:代表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增添文化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明朝
    C. 汉朝
    D. 宋朝

  2. 诗中“味逾石蜜甜偏永”是强调什么? A. 枣子的颜色
    B. 枣子的味道
    C. 枣子的形状
    D. 枣子的历史

  3. “吕仙亭下诧奇珍”中的吕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关羽
    B. 吕洞宾
    C. 李白
    D. 屈原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咏柳》 贺知章

诗词对比

可以将《咏枣》与《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着重于对自然果实的赞美,后者则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王象晋研究》
  • 《咏物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