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时间: 2025-01-27 03:4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辞端委侍岩廓,
归卧菟裘退老堂。
远避势家萧相国,
旁连永巷郭汾阳。
江如渭水烟波碧,
山似灵岩草木香。
公向此闲留杖屦,
宁知身在赤城傍。
白话文翻译:
忽然告别了端委的侍从,
回到菟裘编成的退老堂里安卧。
远远避开权势家族的萧相国,
旁边依傍着永巷的郭汾阳。
江水如渭水般碧波荡漾,
山峦似灵岩一样草木芬芳。
您在此闲适地留连杖屦,
哪里知道身边却是赤城的依傍。
注释:
- 端委:指端正而委婉,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
- 菟裘:一种用菟丝子编织的衣物,形容简朴的生活。
- 退老堂:指老年人隐居的地方,表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势家:有权势的家庭或家族。
- 萧相国:指历史上著名的萧家,典型的权势家族。
- 郭汾阳:汾阳是一个地方,郭是姓氏,暗指隐居生活的理想之地。
- 江如渭水:比喻江水清澈,渭水是古代著名的河流。
- 灵岩:指山名,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杖屦:指手杖和鞋,代表休闲与自在的生活。
- 赤城:指长安附近的赤城,象征权力中心。
典故解析:
- 避权势:此诗表达了对权势的避让,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渭水与灵岩:渭水与灵岩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寅宾,宋代人,诗风清新,擅长描写山水与隐逸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厌倦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权力的反思。开头两句“忽辞端委侍岩廓,归卧菟裘退老堂”,展现了诗人辞别繁华、归隐田园的决心,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远避势家萧相国,旁连永巷郭汾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权势的避让,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的“江如渭水烟波碧,山似灵岩草木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渭水的清澈和灵岩的芬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最后两句“公向此闲留杖屦,宁知身在赤城傍”,在闲适的氛围中透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自嘲,诗人虽身处于自然之中,但依然无法完全摆脱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权力与世俗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忽辞端委侍岩廓”:诗人突然与权势的侍从告别,表达出对世俗的厌倦。
- “归卧菟裘退老堂”:回到自己的隐居之所,体现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远避势家萧相国”:诗人选择远离权势家族,反映其对权力的排斥。
- “旁连永巷郭汾阳”:描绘了隐居的环境,强调宁静与安逸。
- “江如渭水烟波碧”:描绘自然景色,渭水的清澈象征心灵的明净。
- “山似灵岩草木香”:山的美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公向此闲留杖屦”:描绘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内心的安宁。
- “宁知身在赤城傍”: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渭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隐逸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排斥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淌与纯净。
- 山:象征着宁静与稳重,代表理想中的生活。
- 杖屦:代表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出诗人的心境。
- 菟裘:象征简朴的生活,强调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忽辞端委”意指:
- A. 忽然告别权势
- B. 忽然告别朋友
- C. 忽然告别亲属
- D. 忽然告别山水
-
“江如渭水”中“渭水”指的是:
- A. 一条著名的河流
- B. 一座城市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动物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
- A. 喜欢山水
- B. 远离权势
- C. 追求名利
- D. 想要交友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范寅宾的隐逸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二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范寅宾则侧重于对世俗权力的批判与避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