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捐士自当捐,畸人岂必畸。
已痴勿下种,不俗谁能医。
作问青天下,沉碑碧水涯。
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畸人”与“士人”的思考。对于士人来说,选择放弃是理所当然的,而畸形的人未必就一定要畸形。已然痴迷的人就不要再去播撒种子,谁能医治那些不入俗流的人呢?我在青天之下提问,沉碑静静矗立于碧水之滨。即便荃草枯萎,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洁净,只有星辰才知晓它的清白。
注释
- 捐士:意指放弃士人身份或权利。
- 畸人:指不合常规或有缺陷的人。
- 已痴:已经痴迷,指对某种事物的执念。
- 荃:荃草,象征坚贞和不屈。
- 沉碑:指沉静的石碑,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 碧水涯:指清澈的水边,象征宁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荃萎不改洁”出自古代文人对清白节操的追求,表现出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本心的坚韧精神。此句体现了士人高洁的品格和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元汴,明代诗人,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常常表现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放言 其五 畸人》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之时,诗人通过对“畸人”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放言 其五 畸人》通过对“士”与“畸”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以“捐士自当捐”开篇,表明自己对士人身份的放弃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紧接着,诗人用“畸人岂必畸”反问,暗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质与追求。
接下来的“已痴勿下种”则进一步深入,意指那些沉迷于世俗名利的人无需再去追寻,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失望。诗中提到的“青天下”与“沉碑碧水涯”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深邃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
最后一句“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之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只有宇宙星辰能理解这种高洁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对理想人格的坚定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捐士自当捐:士人应当选择放弃那些名利和权位。
- 畸人岂必畸:不合常规的人并不一定要遵循常规。
- 已痴勿下种:已经痴迷的人不应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 不俗谁能医: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谁能拯救那些不愿随俗的人呢?
- 作问青天下:我在广阔的蓝天之下提出疑问。
- 沉碑碧水涯:石碑沉默地矗立在碧绿的水边,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宁静。
- 荃萎不改洁:荃草虽已枯萎,依然保持其清白正直。
- 惟有星辰知:唯有星辰能理解这种高洁的心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捐士自当捐,畸人岂必畸”,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荃草象征坚贞品格,沉碑象征历史的厚重。
- 拟人:星辰知晓,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士:象征理想、知识和责任。
- 畸人:象征社会的边缘人群,反映出人性的复杂。
- 荃草:代表不屈和高洁的品格,象征对理想的坚持。
- 星辰:象征宇宙的浩瀚和无知之辈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捐士自当捐”意指什么?
- A. 放弃士人身份
- B. 坚持士人理想
- C. 追求荣华富贵
- D. 学习古人智慧
-
填空题:在诗中,荃草代表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星辰”象征的是诗人的孤独感。
- A. 对
- B. 错
答案
- A
- 坚贞和高洁的品格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情感的思考。
- 《登高》 杜甫: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江雪》 柳宗元:同样描写孤独与理想追求,但更侧重自然的冷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