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11 14:50:58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

吹箫人去燕归来。

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阑一枕惊雷。

明朝飞梦隔天涯。

肠断流莺声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俨夫的《西江月》

曲折迷春院宇,
参差近水楼台。
吹箫人去燕归来,
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
酒阑一枕惊雷。
明朝飞梦隔天涯,
肠断流莺声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院落,曲折的道路让人感到迷惘,楼台在水边参差不齐。吹箫的人已经离去,燕子却回来了,唯有落梅的香气依然萦绕。花下的夜晚经过了雨水的洗礼,酒饮到尽头,枕边却传来雷声。明天的梦境与天涯相隔,让我肠断于流莺那断断续续的鸣声之中。

注释:

  • 曲折:形容道路弯曲,引申为环境复杂。
  • 参差:形容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 吹箫:指吹奏箫笛的乐器,代表音乐和悠闲的生活。
  • 落梅香:指梅花凋落后留下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残留。
  • 三更:夜深时分,古时分夜为三更。
  • 酒阑:酒喝到尽头,代表饮酒后的沉醉状态。
  • 肠断:形容内心极为悲痛,无法自已。

典故解析:

“燕归来”指的是春天的到来,燕子是春天的象征;“流莺声碎”中的“流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和柔情,而“声碎”则表现了对这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惋惜,暗示着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俨夫,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人寄情于自然,借景抒情的风格盛行。这首诗通过春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离别的哀伤。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逝去。诗中,春院的曲折和楼台的参差,营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象征着生活的复杂和变化。吹箫的人离去,带走了欢乐,而燕子的归来又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这种对比使得落梅的香气显得无比孤寂,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美好,如今却已不再。

后半部分,夜雨与酒阑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思绪,雷声的惊醒更是打破了那份宁静,暗示着内心的动荡。最后一句“肠断流莺声碎”,以流莺的鸣叫引发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令人心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一个对生活有着独特感悟的诗人形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曲折迷春院宇:描绘了春天的院落,曲折的道路让人感到迷惘。
    2. 参差近水楼台:表现楼台的高低错落,生动形象。
    3. 吹箫人去燕归来:人离开,春天的象征燕子却回来了,形成对比。
    4. 空有落梅香在:落梅的香气仍在,映衬出孤独。
    5. 花底三更过雨:夜深时分的雨水洗礼,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
    6. 酒阑一枕惊雷:酒尽了,雷声惊醒了沉思。
    7. 明朝飞梦隔天涯:梦境的遥远与现实的隔阂,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8. 肠断流莺声碎:流莺的鸣声让人感到痛苦,揭示了离别的悲伤。
  • 修辞手法:

    1. 比喻:通过“曲折迷春院宇”比喻生活的复杂。
    2. 拟人:赋予春燕和流莺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3.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哀伤,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 春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楼台:代表人们的生活与梦境。
  • 落梅: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寓意美好的回忆。
  • 流莺:春天的象征,带有柔情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曲折迷春院宇”主要描绘的是?
    A. 春天的美好
    B. 生活的复杂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的“空有落梅香在”表达了___的情感。
    答案:孤独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燕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比较徐俨夫的《西江月》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徐俨夫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