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春晚》

时间: 2025-01-11 17:46:10

剩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听风听雨小窗眠。

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

流莺不肯入西园。

唤起画梁飞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春晚
剩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
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白话文翻译:

诗人曾想继续读书,但因多病而懒惰。现在他只能在小窗前听风听雨,昏昏欲睡,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往昔的事情如同飞鸟一般难以追寻,心中的清愁像连环一般难以解开。流莺不愿进入西园,仿佛在唤起那画梁上的飞燕。

注释:

字词注释:

  • :剩下,仍然。
  • :懒惰,不愿意做某事。
  • 长闲:长期闲散。
  • 清愁:清淡的愁苦。
  • 连环:形容愁苦的纠缠如同环扣在一起。

典故解析:

  • 流莺不肯入西园:流莺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西园是与美好生活相关的地方,流莺不愿入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 画梁飞燕:飞燕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美好,画梁上的燕子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晚号放翁,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与李清照齐名,其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失落。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其二 春晚》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多病且心境孤寂之时,反映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其二 春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剩欲读书已懒”一句,直接揭示出诗人因病而产生的懒惰与无奈,接着“听风听雨小窗眠”描绘了他在小窗前的闲适与沉思,似乎在享受这份孤独,却又不乏一丝忧伤。

“过了春光太半”,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春天的美好似乎已与他无缘,往事如同飞鸟一般难以追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与失落。而“清愁难解连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愁苦的复杂与深重,愁绪缠绕,无法解脱。

最后两句“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更是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流莺和飞燕的意象交织出诗人对春天与青春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在清淡中透出浓厚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剩欲读书已懒: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渴望,但因身体原因而显得懒惰。
  2. 只因多病长闲:多病的状态让诗人陷入了长时间的闲暇状态。
  3. 听风听雨小窗眠:诗人在小窗前静静地听着风雨,表现了他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
  4. 过了春光太半:春天的美好已经过去了一半,感慨时光的流逝。
  5. 往事如寻去鸟:往昔的事情如同飞鸟一般难以追寻,带有一种无法再回的惆怅。
  6. 清愁难解连环:内心的愁苦如同连环一般,难以解开。
  7. 流莺不肯入西园:流莺不愿进入西园,象征着诗人失去的美好和内心的孤独。
  8. 唤起画梁飞燕:最后一句以画梁上的飞燕象征着对青春与美好生活的呼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鸟比喻往事,生动形象。
  • 拟人:将流莺赋予情感,表现内心的孤独。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着对偶的美感,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西园: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空间。
  • 画梁:美好生活的象征,亦是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剩欲读书已懒”中的“懒”意指什么? A. 愉快
    B. 懒惰
    C. 忙碌
    D. 无聊

  2. “往事如寻去鸟”中的“去鸟”比喻什么? A. 过去的事情
    B. 飞走的鸟
    C. 未来的希望
    D. 眼前的风景

  3. 诗中流莺不肯入西园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诗人的孤独
    C. 春天的来临
    D. 诗人的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辛弃疾更显豪放与悲壮,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细腻与柔情。两者的风格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