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 庸态 其七 五微》

时间: 2025-01-11 14:21:57

众贱有君子,能无庸态诽。

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

意思解释

放言 庸态 其七 五微

作者: 谢元汴 〔明代〕

原文展示:

众贱有君子,能无庸态诽。
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卑微之人中也有君子,难道能没有对庸俗态度的诽谤吗?在这个世上,若有罪责,那我便是其人,难道有人敢说不是天命所归?从此以后,我见到的是讥讽的笑声,偶尔也听到虎啸的声音。虫子在冰上无法交流,鳐鱼却在夜间飞翔。

注释:

  • : 低贱,卑微的地位。
  • 庸态: 平庸的态度,缺乏高尚情操。
  • 蜚笑: 嘲笑,讥讽。
  • 虎譩: 老虎的叫声,这里用来比喻凶猛的声音或威胁。
  • 虫冰: 冰上爬行的虫子,形容无能为力的状态。
  • : 一种鱼类,形容在夜间飞行,暗指不寻常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君子与庸人: 君子在古代指品德高尚的人,而庸人则是指品德低下的人,诗中对比两者,反映作者对社会上人心的失望。
  • “虫冰不可语”: 形象地描绘了弱小者在困境中的无奈,暗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弱者无法发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元汴,明代诗人,以直言不讳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个人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民众对权贵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诗人通过批判庸俗和虚伪的态度,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庸俗与虚伪。诗人通过对比君子与庸人的态度,表现出对后者的深刻批判,指出即使在贱民中也存有高尚之人,但世俗的冷漠与讥讽使其难以立足。诗中的“见蜚笑”和“偶然闻虎譩”描绘了诗人在社会中遭遇的无情与嘲弄,表达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感。同时,诗的结尾以“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收束,体现了弱者在社会中无力发声的困境和面对不公的绝望。这种情感的渗透,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众贱有君子: 在卑贱的人群中也有品德高尚的人存在。
    2. 能无庸态诽: 这君子在面对庸俗态度时,能否不受其影响和诽谤?
    3. 世之罪我是: 如果世上有罪,那我便是其人。
    4. 人敢曰天非: 有人敢于说这是天命的错吗?
    5. 自此见蜚笑: 从此我只见到嘲笑的面孔。
    6. 偶然闻虎譩: 偶尔听到凶猛的声音。
    7. 虫冰不可语: 在冰上的虫子是无法说话的。
    8. 鳐以夜而飞: 鳐鱼却能够在夜间飞翔,暗示不寻常的境遇。
  • 修辞手法:

    • 对比: 君子与庸人的对比,强调社会的复杂性。
    • 比喻: 用“虫冰”与“鳐”的对比,形象地展示弱者的无力与强者的逆境。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庸俗和虚伪的厌恶,表达了在社会中高尚品德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君子: 象征高尚的道德与品德。
  • 庸态: 代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庸俗与虚伪。
  • 虫与鳐: 反映了不同地位者在社会中不同的处境与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虫冰不可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不在乎

  2. “众贱有君子”强调了什么?
    A. 君子只有在高位
    B. 卑微中也有高尚的人
    C. 庸人都比君子优秀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庸人自扰》:同样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性。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比较谢元汴与李白的诗作,虽风格迥异,但都能在各自的时代中揭示人性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