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2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石任之
过去何哀,未来何惑。
自由不是天然律。
有情最苦在同悲,
无情至要长生术。
黯黯回心,堂堂揖贼。
蚌珠病剧非关鹬。
容身换得铁牢笼,
几人肯道真灵溺。
白话文翻译
过去的事情无须感到悲伤,未来的事情也不要迷惑。
自由并不是自然法则。
有情之人最苦莫过于同样的悲伤,无情之人却渴望长生不老的术。
心中黯然神伤,堂堂正正地与贼人作对。
蚌里的珍珠病痛与鹬鸟无关。
换取容身之处却换来了铁牢笼,
又有几人愿意说出真实的灵魂在于沉溺?
注释
- 何哀:有何悲哀。
- 何惑:有何困惑。
- 自由不是天然律:自由并非自然的法则。
- 有情最苦:有感情的人,最痛苦的在于彼此的悲伤。
- 无情至要长生术:没有感情的人,最渴望的是长生不老的术。
- 黯黯回心:心中感到压抑和忧伤。
- 堂堂揖贼:正直地与贼人对峙。
- 蚌珠病剧非关鹬:珍珠的痛苦与捕食者无关。
- 容身换得铁牢笼:为了生存而换取的却是牢笼。
- 几人肯道真灵溺:有多少人愿意承认真实的灵魂沉溺于痛苦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生于20世纪,作为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展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兼具古典和现代的元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由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社会变革和个人价值观碰撞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对情感与自由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中提到的“过去何哀,未来何惑”,直接切入主题,提出了对时间的思考:无论是对过往的悲伤还是对未来的迷惘,都是人类存在的普遍体验。接下来的“自由不是天然律”,则揭示了自由的复杂性,暗示自由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追求和争取的。
继续深入,诗人将情感分为“有情”和“无情”,指出有情之人因共同的悲伤而苦,而无情之人则渴望长生,反映出人类情感的矛盾和痛苦。当提到“黯黯回心,堂堂揖贼”时,诗人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反抗态度,似乎在质疑社会的不公。而“蚌珠病剧非关鹬”则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挣扎,珍珠的痛苦与外部环境无关,暗示内心的冲突和自我拷问。
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哲理的探讨上皆有独到之处,尤其在最后“几人肯道真灵溺”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性深处的省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去何哀,未来何惑:强调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提倡放下对过往的哀愁和对未来的困惑。
- 自由不是天然律:指出自由不是自然赋予,而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结果。
- 有情最苦在同悲:探讨有情人之间的共鸣与苦痛。
- 无情至要长生术:揭示无情的人对长生的渴望,反映人性中的自私。
- 黯黯回心,堂堂揖贼:描述内心的矛盾与对抗,正直地面对不公。
- 蚌珠病剧非关鹬:用比喻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外部环境的无关。
- 容身换得铁牢笼:反讽生存与自由的关系,换得的却是束缚。
- 几人肯道真灵溺:质疑人们是否愿意面对内心的真实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蚌珠病剧”,借用珍珠的痛苦隐喻内心的挣扎。
- 对仗:上下句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如“过去何哀,未来何惑”使用排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情感与自由展开,通过对人性深处的思考,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有情与无情,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最终呼唤对真实自我的认知与接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由:象征着人的内心向往和追求。
- 情感: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痛苦。
- 珍珠:象征内心的美好与痛苦。
- 铁牢笼:象征着束缚与压迫,反映出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自由不是天然律”意味着什么?
- A. 自由是与生俱来的
- B. 自由需要追求
- C. 自由是天赋的权利
- D. 自由是社会的产物
-
“几人肯道真灵溺”中“真灵”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灵魂
- B. 幻想的灵魂
- C. 虚假的灵魂
- D. 疲惫的灵魂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踏莎行》均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反思,而《踏莎行》则更注重对人际关系和内心挣扎的探讨。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现思乡之情,与《踏莎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当代诗人石任之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