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山居》

时间: 2025-01-25 23:23:15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

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中山居
作者: 方干 〔唐代〕

莫见一瓢离树上,
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
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
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
却与禽鱼作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在山林中的生活。诗人看到一只瓢在树上,心中感慨,虽然身处林中,但四周的环境依然清幽。夜晚昏沉,耳边传来角声,思考着爬上高山的意义。泉水在石头上溅起,虽听得不够,但窗前的红果又让人忍不住想要去采摘。如果那些公卿们抛弃了自己的名声,那么他们也只是与禽鸟鱼类一般,回归自然的生活。

注释:

  • :一种盛水的器具,此处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四壁:四周的环境,指山林的围绕。
  • 沈吟:沉思吟唱,形容诗人在夜晚思考的状态。
  • :古代号角声,此处用来渲染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 屈曲:弯曲,形容山路的崎岖。
  • 亚窗:指窗前,表示窗外的景象。
  • 公卿:古代官员,象征权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8年,字子云,号逸少,晚号达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隐居于山林,以诗寄情,反映了对权贵生活的不屑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郭中山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开篇以“莫见一瓢离树上”引入,隐喻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亲近,接着“犹须四壁在林间”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而“沈吟不寐先闻角”则透露出诗人夜晚的思索与内心的宁静,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后文“溅石迸泉听未足”描绘了泉水叮咚的声音,令人陶醉,而“亚窗红果卧堪攀”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享受。

结尾处提到“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嘲讽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见一瓢离树上:不见一只瓢挂在树枝上,暗指生活简单。
  2. 犹须四壁在林间:即使没有瓢,周围的环境还是包围着我,感受自然的宁静。
  3. 沈吟不寐先闻角:夜深沉思,耳边传来号角声,寓意思考的深邃。
  4. 屈曲登高自有山:蜿蜒的道路带我走向高处,指代追求理想的过程。
  5. 溅石迸泉听未足:泉水溅石的声音余音绕梁,表达对自然的悠然自得。
  6. 亚窗红果卧堪攀:窗外的红果诱人,让人想要去采摘。
  7. 公卿若便遗名姓:如果那些公卿们抛弃名利。
  8. 却与禽鱼作往还:那么他们也就像禽鸟和鱼类一样,自由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瓢”比喻简朴的生活。
  • 拟人:泉水声“溅石迸”使自然景象生动。
  • 对仗:如“公卿”与“禽鱼”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隐逸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权贵名利的蔑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简单生活。
  • :代表理想与追求。
  • 泉水: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宁静。
  • 红果:象征自然的馈赠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方干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公卿若便遗名姓”中“公卿”指的是?

    • A. 平民
    • B. 官员
    • C. 隐士
    • D. 学者
  3. 诗中提到的“红果”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财富
    • C. 自然的馈赠
    • D. 书卷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方干的山水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方干则更突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