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百篇游天台》
时间: 2025-01-11 02:2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百篇游天台
作者: 方干 〔唐代〕
东南云路落斜行,
入树穿村见赤城。
远近常时皆药气,
高低无处不泉声。
映岩日向床头没,
湿烛云从柱底生。
更有仙花与灵鸟,
恐君多半未知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南方向的云雾弥漫的路途,斜斜地延伸而行。经过树林和村庄,可以看到赤城的影子。四周常常弥漫着药草的香气,四面八方都有泉水的声音。夕阳映照着岩石,逐渐沉入床头,潮湿的烛光仿佛从柱子底部生出。还有仙花和灵鸟在这里飞舞,恐怕你大多数都不认识它们的名字。
注释
- 云路:指云雾缭绕的道路。
- 赤城:可能指的是天台山的某个山峰。
- 药气:指山中草药的香气,说明环境清幽。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体现出自然的活力。
- 湿烛:湿润的烛光,可能暗示着天气潮湿。
- 仙花与灵鸟:指的是神仙之花和灵异的鸟,象征着美好和超凡脱俗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834年-约901年),字子美,号少峰,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干送友人孙百篇游天台时,表达了对友人旅行的祝福和对天台山美丽风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送孙百篇游天台》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友人情谊的诗作。诗中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呈现出来。开头的“东南云路落斜行”,让人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间小路,充满了神秘感。接着“入树穿村见赤城”,展现出山野之间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诗的中段强调了天台山的自然美,远近皆药气的描绘,表现出环境的清新和生机,泉声潺潺,仿佛在轻声呼唤着旅人。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不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最后两句提到的“仙花与灵鸟”,不仅丰富了诗的意象,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凡俗的境界,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的诗,更是一首赞美大自然、寄托情感的作品,完美地融合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云路落斜行
诗人描绘东南方向的云雾缭绕的道路,给人一种行走在天边的感觉。 -
入树穿村见赤城
描述经过树林和村庄,看到远处的赤城,展现出宁静的乡村景象。 -
远近常时皆药气
这里强调环境的清新,四周弥漫着药草的香气,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高低无处不泉声
处处都有泉水流动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活力感。 -
映岩日向床头没
夕阳映照着岩石,逐渐沉入床头,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宁静。 -
湿烛云从柱底生
潮湿的烛光仿佛从柱底生出,给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氛围。 -
更有仙花与灵鸟
还有神仙之花和灵异的鸟,这里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恐君多半未知名
诗人担心朋友对这些美丽的自然事物大多不熟悉,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
- 拟人:泉声、湿烛的描写使得自然元素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台山的美丽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孙百篇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观和超凡脱俗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愿望。
意象分析
- 云路:象征着旅途的神秘和未知。
- 赤城:代表着自然的巍峨与壮丽。
- 药气: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生命力。
- 泉声:代表着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仙花与灵鸟: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美好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天台山
B. 黄山
C. 华山
D. 峨眉山 -
“远近常时皆药气”中的“药气”主要指什么?
A. 食物的香气
B. 草药的香气
C. 烟雾的味道
D. 花香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疏远
B. 祝福和关心
C. 嫉妒
D. 无所谓
答案
- A. 天台山
- B. 草药的香气
- B. 祝福和关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
- 李白《庐山谣》:强调豪放与壮丽,表现出更强烈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孙百篇游天台》这首诗的意境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