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城未忍出,征马亦悲鸣。
耿耿丹心结,萧萧白发生。
岱云卷归梦,淮水误春耕。
知尔原无损,当时自不平。
白话文翻译:
这座城池我尚不忍心离去,连征战的马儿也在悲鸣。
我心中那份赤诚的情怀依旧深沉,白发却已渐渐增多。
岱山的云彩卷走了我的梦,淮水却误了春天的耕作。
我知道你的前程并未受到损害,但当时的心境却无法平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城:指城池,表现出诗人对城外世界的留恋。
- 征马:参加征战的马,象征着战斗和离别。
- 耿耿:形容心中情感强烈而持久。
- 丹心:指赤诚的心,常用来形容忠诚。
- 萧萧:形容悲凉的声音或景象。
- 岱云:指岱山的云,岱山为名山,象征希望和梦想。
- 误春耕:春天的农耕被误导,表明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知尔:知晓你,指向朋友或同学。
典故解析:
- “重城”:古时城池往往是出征前的依托,表现了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眷恋。
- “岱云”:岱山是五岳之一,云卷意象有时象征梦境的破碎或无法实现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开(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文学上以诗词见长,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其作品多具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潘四农未能中举后归乡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鼓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理想未遂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潘四农解元不第归山阳》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对理想未遂的无奈。诗的开头“重城未忍出,征马亦悲鸣”,以城池与征马的意象,强调了离别的沉重与痛苦,展现出一种对故土的依依不舍。接着“耿耿丹心结,萧萧白发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忠诚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白发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理想的渐行渐远。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岱云卷归梦”和“淮水误春耕”来描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岱云的消散象征着梦想的破灭,淮水的误导则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知尔原无损,当时自不平”则是一种对友人的安慰,尽管现实未能如愿,但心中那份赤诚的情感依然存在,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展现出清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城未忍出:表达对故土的依恋,虽有离别之意,但心中有所不甘。
- 征马亦悲鸣:征战的马儿也在悲鸣,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离别的悲伤。
- 耿耿丹心结:忠诚的心意依然坚固,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 萧萧白发生:白发的增加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 岱云卷归梦:梦境的破灭,象征理想的消逝。
- 淮水误春耕:春天的农耕被误导,意指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担忧。
- 知尔原无损:对友人的安慰,虽然未能如愿,但你的未来仍有希望。
- 当时自不平:当时心中难以平静,表现出诗人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征马悲鸣”比喻离别的痛苦。
- 拟人:将马拟人化,赋予其悲鸣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未遂的无奈与对友人的关心,体现了人生的苦涩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城:象征故乡的牵挂。
- 征马:代表离别与战斗。
- 丹心:象征忠诚与理想。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 岱云:代表梦想与理想。
- 淮水:象征现实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重城未忍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离别的渴望
- B. 对故乡的留恋
- C. 对战斗的向往
- D. 对未来的期待
-
“岱云卷归梦”中的“岱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云彩
- B. 一座山
- C. 理想的象征
- D. 一种情感
-
诗人对朋友的态度是:
- A. 失望
- B. 关心与鼓励
- C. 忽视
- D. 轻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送友人》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送潘四农解元不第归山阳》: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个人的苦闷,后者则侧重于友谊与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江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