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时间: 2025-01-11 17:4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
春雨。无绪。掩屏山。斜亸云鬟暮寒。
锦衾半堆人未还。阑珊。画楼更漏残。
欲付双鱼愁远道。风讯小。湓浦潮回了。
晓莺啼。残梦迷。那时。悔教轻别迟。
白话文翻译:
春雨绵绵,心事重重,隐映在山影之中;
斜倚着云鬟,夜色渐寒。
锦被一半堆积着,但那人依旧未归;
灯下,画楼的漏壶已渐渐漏尽了。
想把双鱼寄托给远方的愁苦,
风声微弱,湓浦的潮水又回来了。
晨莺啼鸣,残梦萦绕,那时,
后悔当初轻言别离太迟。
注释:
- 无绪:没有心绪,指心情低落。
- 掩屏山:山影掩映,形容山景如屏障般隐秘。
- 斜亸:斜倚,形容姿态。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锦衾:华丽的被子。
- 阑珊:微弱,形容灯光暗淡。
- 双鱼:古代象征情人之间的情感寄托。
- 湓浦:指湓江,水流回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1640年,卒于1710年,字雪楼,号东皋,晚号竹山。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多反映内心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河传》创作于春雨绵绵的季节,诗人在此情景下,感受到离愁别绪,寄托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悔恨。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还有对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河传》这首诗以春雨为背景,渗透着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深切的思念。开篇的“春雨”和“无绪”直接引入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伴随着细雨,心绪如同被雨水冲刷般模糊而沉重。接下来的“掩屏山”和“斜亸云鬟”,不仅描绘了春雨中的山景,也隐喻了女子的美丽和孤独。诗中的“锦衾半堆人未还”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锦被的半堆,象征着未归的爱人和被遗留下的孤独感。
随着诗意的发展,“画楼更漏残”传达出夜色的渐深与孤寂,细腻地刻画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后“欲付双鱼愁远道”更是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双鱼,双鱼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永恒,这种寄托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自然的力量来传达自己的心声。
整首诗以“晓莺啼”作为结尾,与开头的春雨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情感。最后一句“悔教轻别迟”则是对往事的深刻反思,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思考。诗歌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爱与时光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无绪。:春雨绵绵,心情沉重,没有思绪。
- 掩屏山。斜亸云鬟暮寒。:山影隐映,夜色渐寒,描绘了柔美的景象与孤独的情感。
- 锦衾半堆人未还。阑珊。:锦被一半堆积着,心中思念未归的人,灯光暗淡。
- 画楼更漏残。欲付双鱼愁远道。:画楼里漏水声渐渐消失,想把愁苦寄托给遥远的双鱼。
- 风讯小。湓浦潮回了。:风声微弱,湓浦的潮水又回来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晓莺啼。残梦迷。那时。:晨莺的啼鸣中,梦境依旧迷离,那一刻的感觉。
- 悔教轻别迟。:后悔当初轻言别离太迟,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懊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春雨相联,体现情感的细腻。
- 拟人:把晚风、潮水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锦衾半堆”和“阑珊”,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爱人与时光的深切感慨,以及对轻率别离的后悔。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温柔与思念,渗透心灵的愁苦。
- 锦衾:华丽的被子,象征着温暖与思念的寄托。
- 双鱼:象征爱情与情感的寄托。
- 晓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也暗示着梦境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希望
B. 思念
C. 绝望
D. 快乐 -
诗人对“轻别”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后悔
B. 高兴
C. 无所谓
D. 期待 -
“锦衾半堆人未还”中的“锦衾”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温暖的思念
C. 财富
D. 忍耐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对离别的细腻情感,风格更为柔婉。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在对离愁的细腻描写上,与《河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