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壬子海上王子展丈出视近作落叶词,属和,爰填小令奉答》
时间: 2025-01-11 17:0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壬子海上王子展丈出视近作落叶词,属和,爰填小令奉答
作者: 陈方恪
雁背闪孤光。垄首云黄。小楼一角褪斜阳。
蓦地捲帘人睡起,满地啼螀。无语点离觞。
别有愁肠。拚将残稿画潇湘。
添个流人三两辈,同话沧桑。
白话文翻译:
孤雁的背影在阳光下闪烁,田垄的尽头云层变得黄昏。
小楼的一角,斜阳逐渐消退。
忽然拉开帘子,睡梦中的人醒了,满地都是蟋蟀的鸣叫。
无言中轻轻碰触酒杯,心中有着别样的愁苦。
拼命将残留的诗稿勾勒出潇湘的美景。
又添了几位流浪人,彼此谈论着岁月的沧桑。
注释:
字词注释:
- 雁背:指孤雁的背影。
- 垄首:田垄的尽头。
- 褪:逐渐消退,减弱。
- 蓦地:忽然,突然。
- 啼螀:蟋蟀的鸣叫声。
- 离觞:离开酒杯,饮酒的意思。
- 愁肠:忧愁的心情。
- 残稿:未完成的诗稿。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象征美好与忧愁。
- 流人:漂泊的人。
典故解析:
“潇湘”常被用来象征流浪与思乡之情,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引发读者共鸣。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海上,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的黄昏,面对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寂,借此表达对流逝时光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场景:孤雁、斜阳、蟋蟀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诗意的氛围。开头的“雁背闪孤光”,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随着“小楼一角褪斜阳”,时间的流逝与黄昏的到来,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和忧伤。
在“满地啼螀”的描写中,蟋蟀的鸣叫声成为了诗人心情的映射,宁静的夜晚伴随着自然的声音,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思绪。接着“无语点离觞”的吟唱,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伤感,酒杯成为了倾诉情感的媒介,尽管无法言语,愁苦的情绪依然在心中翻涌。
最后,“添个流人三两辈,同话沧桑”,诗人借助流人这一意象,深化了对人生的思考。流浪的人们,彼此交流着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沧桑,似乎在这个孤独的时刻,找到了些许共鸣与慰藉。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动人,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背闪孤光”:孤雁在阳光下的背影,象征孤独与思念。
- “垄首云黄”:田垄尽头的云彩变黄,暗示黄昏的来临,带来一种惆怅。
- “小楼一角褪斜阳”:小楼的角落,夕阳逐渐消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蓦地捲帘人睡起”:突然拉开窗帘,睡梦中的人苏醒,象征着现实的回归。
- “满地啼螀”:蟋蟀的鸣叫声充满了周围,增强了孤独感。
- “无语点离觞”:无言中轻轻碰触酒杯,表达内心的愁苦。
- “别有愁肠”: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忧愁,情感深邃。
- “拚将残稿画潇湘”:用未完成的诗稿描绘潇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寄托。
- “添个流人三两辈”:添加了几位流浪者,象征人世间的孤独与流动。
- “同话沧桑”:一起谈论生活的变迁,展现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作孤独的人,增强情感传递。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多个句子在结构上相互呼应,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流逝、思乡等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与岁月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离别。
- 斜阳: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蟋蟀:象征寂寞与内心的思绪。
- 流人:代表漂泊与对生活的无奈。
- 潇湘:象征对故乡与美好记忆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雁背闪孤光”中“孤光”的含义是?
A. 孤独的光芒
B. 明亮的光线
C. 凉爽的光影
D. 温暖的阳光 -
诗中提到的“啼螀”指的是哪种动物?
A. 蝉
B. 蟋蟀
C. 青蛙
D. 燕子 -
诗人用“添个流人三两辈”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时光的感慨
C. 对流浪生活的思考
D. 对故乡的向往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忆江南》 - 白居易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浪淘沙》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对明月的思念,后者则更多关注孤独与流浪的主题。
- 《忆江南》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浪淘沙》的情感基调形成对比,前者更加欢快,后者则显得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世界:从入门到精通》
- 《唐诗三百首》 - 编辑:陆游
- 《词选》 - 编辑: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