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云窗
作者: 姚勉 〔宋代〕
诗材无限思无穷,
斂在唐人四句中。
参透此关犹细事,
作诗知道始为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是:诗的素材无限,思维无穷,所有的灵感都凝聚在唐代诗人那四句诗中。要想透彻理解这个关口,其实是细微琐碎的事情;作诗的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诗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诗材:诗歌的素材或题材。
- 斂:收敛、聚集。
- 唐人:指唐代的诗人。
- 关:这里指的是关键、要点。
- 细事:细微的事情。
- 为工:成为一名工匠,这里引申为成为一个有技艺的诗人。
典故解析:
- “唐人四句”:可能指代唐代诗人的经典诗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等,强调唐诗的高度和精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受到唐代诗人的影响,注重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文学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在追求个人风格的同时,常常回归到唐诗的经典之中,反映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诗歌鉴赏:
《题云窗》是姚勉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深刻反思,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唐诗的敬仰以及对诗歌创作本质的思考。开篇的“诗材无限思无穷”便指出了诗歌创作的广阔天地,而“斂在唐人四句中”则强调了古代诗人所凝聚的智慧和情感之深。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唐诗的经典性,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宋代诗人在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参透此关犹细事”一句中,诗人表明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认为要真正掌握诗歌的技巧,理解其内在的细微之处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句“作诗知道始为工”则是对诗人身份的认同,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工匠”。
整首诗不仅是对创作技巧的思考,也反映出诗人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材无限思无穷:诗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表达了诗歌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 斂在唐人四句中:这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其实都可以在唐代诗人的简短诗句中找到。
- 参透此关犹细事:要想透彻理解这些诗的关键所在,其实是非常细微的事情。
- 作诗知道始为工:只有懂得这些细节的人,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诗人比作工匠,强调创作的手艺性和技艺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本质,强调了唐诗的经典性与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了对创作技巧的理解,以及成为一名真正诗人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窗:象征着诗歌的灵感与想象空间,暗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追求。
- 唐人:象征着传统与经典,代表了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材无限思无穷”中“无限”意味着什么? A. 有限
B. 没有尽头
C. 需要限制
D. 只有一点 -
“参透此关犹细事”中“细事”指的是什么? A. 大事
B. 重要的事情
C. 微小的细节
D. 复杂问题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姚勉的《题云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看到两者都强调了诗歌的高度与情感,但姚勉更加强调了创作的技巧与细节,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