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时间: 2025-01-26 05:3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作者: 郭麐 〔清代〕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
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
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
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
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
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
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写了在微阴的天气中,身处重城中的情景。水流与潮汐相通,云雾弥漫,细雨绵绵,令人感到愁绪弥漫。尽管留有枯荷,但却早已发出离别的声音。清歌似乎要遏制住行云,伴随着春露,轻纱般的春日里调奏着笙乐。不要多情,因为最难忘的就是那轻盈的席上情景。天涯漂泊的我,习惯了随风飘零,任凭飞花无定,随人而行。听说明天兰舟将会在长亭停泊。门前的垂杨树下,藏着三两只秋莺。一路走来,愁水愁风,不需要别人去倾听。
注释
- 暗水:指静静的水面,隐喻内心的忧郁。
- 痴云阁雨:形容云雾缭绕、细雨纷飞的情境。
- 重城:可能指烦闷的城市环境。
- 枯荷: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 清歌:清丽的歌声,代表美好的回忆。
- 露春纤:形容春天的细腻美好。
- 兰舟:指的是船,寓意着离别的旅程。
- 垂杨树:象征着离别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麐,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即将离开故土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不舍。环境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此首《高阳台》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头以“暗水通潮,痴云阁雨”描绘出一种阴郁的气氛,暗示着诗人的心情与环境的契合。随后,诗人在静谧中回忆过往,显现出对旧时光的留恋。留得枯荷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失落。清歌与行云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转而提及“天涯我是飘零惯”,更是显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最后一段的“愁水愁风,不要人听”,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内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可奈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水通潮:暗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
- 痴云阁雨:描绘出雨雾弥漫的情景,烘托离别的心境。
- 清歌欲遏行云住:清歌与行云的对比,表现出对美好过去的留恋。
- 莫多情,第一难忘: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多情,因那最难忘的情景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 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即使飞花飘散,随人而行,表现出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歌欲遏行云”比喻美好的往事难以忘怀。
- 拟人:通过“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愁水愁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蕴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情感的流动。
- 云:代表着飘渺的思绪与无常的生活。
- 荷: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失落。
- 春:代表着生命与希望,但也包含着离别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暗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宁静
答案:B -
“兰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离别
C. 归乡
答案:B -
“清歌欲遏行云住”中的“行云”意指什么?
A. 美好记忆
B. 未来希望
C. 流逝的时间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朱淑真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郭麐的这首诗更显细腻与忧愁,李白的豪放与奔放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珍惜,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郭麐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