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放言》
时间: 2025-01-11 20:0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中放言
作者:黎廷瑞〔宋代〕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太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白话文翻译:
这一器皿里聚集了无数的小蚋,微小的分寸都在争相营营而动。
醉乡中有着太古的时代,长年乐享升平的日子。
尚且不知礼让之道,自然就不会有战争。
我曾经游历过那个地方,确实美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它给了我一个度过世间的方向,向南游去酿造沧海的美酒。
蟠桃用来当作果核,钓鲸则用来做羹汤。
小醉可享五百年,醉得太深则三千年。
等到天地变幻,我再轻盈地回去耕作。
我耕种的不是稻谷,而是为了供养酒壶。
哀哉,那些狂妄的人,为什么不催促我前行。
你行走未必适宜远去,不妨在中山稍作停留。
中山有神仙的美酒,千日醉而不醒。
三十六次的醉酒,足以让你度过一生。
注释:
- 器集百蚋:一个器皿聚集着许多小蚋,象征着很多细小的事物。
- 醉乡:指的是一个充满醉意的地方。
- 揖让:指的是礼让、谦让的行为。
- 蟠桃: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象征长生不老。
- 神醪:美酒,指神仙所饮的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典雅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醉中放言》创作于宋代,其社会背景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文人墨客常常聚集在一起,借酒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醉酒来表达对世俗纷争的反思与逃避。
诗歌鉴赏:
《醉中放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醉酒中放言,展现了他对世间万物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开篇的“器集百蚋”,不仅仅是描绘一个场景,更是隐喻世间琐事纷扰,让人难以平静。接着,诗人向往一个理想的“醉乡”,那个充满太古神韵的地方,象征着人们渴望的和平与安宁。
诗中提到的“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表明了诗人对人类本性的思考,如果人们都能懂得谦让与和谐,那么就不会有战争的发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游历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而悠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的“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则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同时,诗中充满了对时间的感慨,醉酒五百年,太醉三千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整首诗通过醉酒的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器集百蚋:象征世间琐事纷扰。
- 醉乡有太古:向往理想的和谐生活。
- 尚不知揖让:彰显对人性弱点的反思。
- 吾尝涉其境:诗人亲身体验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乡”比作理想生活的象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醉酒的状态探讨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乡: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蟠桃:寓意长生与幸福。
- 神醪:代表美好的享受与人生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揖让”主要指什么?
- A. 战争
- B. 礼让
- C. 争斗
- D. 旅行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A. 饮酒
- B. 游历
- C. 写信
- D. 听音乐
-
“三十六番醉”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生活
- C. 忧虑未来
- D. 忍受痛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洒脱,描绘饮酒的畅快与人生的短暂。
- 《庐山谣》:王维的自然与人文结合,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醉翁亭记》与《醉中放言》:两者都表达了酒与自然的关系,但《醉翁亭记》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醉中放言》则更强调内心哲思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