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促织》

时间: 2025-01-24 14:21:01

愁。

草际凄凄诉不休。

良夜永,织就一庭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六字令 促织
愁。草际凄凄诉不休。良夜永,织就一庭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愁苦的心情。在草丛边,悲伤的虫鸣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在这个漫长的夜晚,秋天的情景如同织就的一幅画。

注释:

字词注释:

  • :忧愁、忧虑的情感。
  • 草际:草的边缘,指草丛。
  • 凄凄:形容声音悲伤、凄凉。
  • 诉不休:诉说不停,表达了无尽的愁苦。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织就:编织而成,形容景色如同被纺织出来的。
  • 一庭秋:形容秋天的氛围,如同在一个庭院中。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促织”即秋虫,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1638-1712),清代诗人,字文卿,号白云,生于江苏。王策擅长诗词,尤其在小令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十六字令 促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十六字令 促织》通过简短的词句,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浓厚的秋意。开头的“愁”字,直接点明了情感的基调,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接着,“草际凄凄诉不休”,在描绘虫鸣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愁苦。虫鸣声仿佛是在倾诉秋的寂寥和孤独,令人不禁联想到秋天的萧条与人心的孤独。

“良夜永”一句,诗人借用夜晚的悠长,来映衬内心的思绪绵延,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最后一句“织就一庭秋”,不仅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更隐喻着诗人在忧愁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向往。整体看,这首词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感深邃,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情感的直接表露,开篇即点明诗人心境。
  • 草际凄凄诉不休。:通过虫鸣描绘环境,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良夜永,:强调夜晚的漫长,暗示思念和愁苦的延续。
  • 织就一庭秋。:将秋的景象与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秋天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诉说情感的能力,使得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良夜永”与“织就一庭秋”,构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寻,传达了孤独与思念的双重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际: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生命的流逝。
  • 虫鸣:表现孤独和思念,秋虫的声音是秋天的特征。
  • 良夜:象征宁静的时光,然而却是思索的长夜。
  • 一庭秋:象征丰收与美丽,但也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字的含义是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生气

  2. “草际凄凄诉不休”中“诉不休”指的是什么?
    A. 吵闹
    B. 诉说不停
    C. 结束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思考与孤独的情感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策的《促织》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涉及了夜晚与思念,但李白更多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策则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秋的意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