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姜西溟洞庭秋望图 其二》

时间: 2025-01-24 14:20:41

欲访鸱夷子,还寻桑苎翁。

斯人渺何所,极浦远空濛。

出没看孤棹,参差数去鸿。

微吟向天末,吹断野莲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访鸱夷子,还寻桑苎翁。斯人渺何所,极浦远空濛。出没看孤棹,参差数去鸿。微吟向天末,吹断野莲风。

白话文翻译:

我想去拜访鸱夷子,却又想寻找桑苎翁。这些人现在身在何处呢?在遥远的水边,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孤舟在水中飘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几只大雁在空中飞去。微微吟唱,向着天边,吹断了野外莲花的清风。

注释:

  • 鸱夷子:传说中的隐士,象征归隐生活的理想。
  • 桑苎翁:指隐居于乡村的老者,象征朴素和隐逸生活。
  • 极浦:指遥远的水边。
  • 空濛:形容天空和水面模糊不清的样子。
  • 孤棹:孤独的船只。
  • 参差:形容不齐整的样子。
  • 微吟:轻声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周惕(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情感细腻,风格自由奔放,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结合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古人隐逸生活的追求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孤独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开篇以“欲访鸱夷子,还寻桑苎翁”引出主题,表现出对隐士的敬仰和追寻,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斯人渺何所,极浦远空濛”一句,表达了对隐士现状的迷茫与不可捉摸,仿佛他们已融入了自然,难以寻觅。

“出没看孤棹,参差数去鸿”的描写,生动呈现了秋天水边的景象,孤舟和飞鸿的意象既渲染了幽静的氛围,也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最后一句“微吟向天末,吹断野莲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景结合,微吟表达了内心的柔情与思考,而“吹断野莲风”则给人一种细腻的感受,仿佛风中带着诗人的情思,飘荡在广袤的天地之间。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展现了那种深邃而孤独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访鸱夷子:表达了诗人想要寻访隐士的愿望。
  2. 还寻桑苎翁:又想找寻另一位隐士,显示出对隐逸人生的向往。
  3. 斯人渺何所:感叹这些隐士如今身处何地,表达了一种无奈感。
  4. 极浦远空濛:描绘出水边的遥远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5. 出没看孤棹:描写孤舟在水中穿梭的情景,象征孤独与自由。
  6. 参差数去鸿:描绘几只大雁飞过的场景,增添了秋天的气息。
  7. 微吟向天末:轻声吟唱,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8. 吹断野莲风:自然的风吹拂着莲花,带来诗人内心的情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舟与飞鸿象征自由与孤独。
  • 拟人:微吟与风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出没看孤棹,参差数去鸿”,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鸱夷子: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桑苎翁:象征朴素与归隐的理想。
  • 孤棹:代表孤独与自由的状态。
  • 去鸿:秋天的象征,暗示时光的流逝。
  • 野莲风:自然的清新气息,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访鸱夷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隐士生活的追求
    •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C. 对名利的渴求
    • 答案:A
  2. 诗中“出没看孤棹”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热闹的集市
    • B. 孤舟在水中的飘荡
    • C. 山间的小路
    • 答案:B
  3. “微吟向天末”中“天末”可以理解为:

    • A. 天空的尽头
    • B. 远方的山峦
    • C. 乡村的田野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诗人归隐的情怀。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色的描绘,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 《诗经与汉诗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