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凝远丈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41:31

水云痛饮玉光诗,胜践那容俗子知。

此乐祇今宁梦见,临风空尔费怀思。

苏门长啸谁能和,赤壁成功顾已迟。

当日唱酬谁复与,皆云骥子好男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刘凝远丈二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水云痛饮玉光诗,胜践那容俗子知。 此乐祇今宁梦见,临风空尔费怀思。 苏门长啸谁能和,赤壁成功顾已迟。 当日唱酬谁复与,皆云骥子好男儿。

白话文翻译:

在如水云般飘渺的意境中痛饮美酒,吟咏着玉光般的诗句,这样的胜景怎能容得俗人知晓。 这种乐趣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迎风而立,徒然地怀念那过去的时光。 苏门山上的长啸声,谁能与之相和?赤壁之战的成功,回顾起来已显得迟缓。 当日我们共同吟咏酬唱,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同享这份乐趣?大家都称赞你是个好男儿。

注释:

  • 水云:形容意境飘渺、超脱尘世。
  • 玉光诗:形容诗句优美如玉,光彩夺目。
  • 胜践:指美好的经历或景致。
  • 俗子:指平凡、庸俗的人。
  • 临风:迎风而立。
  • 苏门长啸: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指阮籍在苏门山长啸,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
  • 赤壁成功: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 唱酬:指诗文之间的相互酬答。
  • 骥子:比喻英俊有为的年轻人。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寄给友人刘凝远的,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赵蕃与刘凝远可能有过一段共同吟咏的时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乐趣已难以再现。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水云痛饮玉光诗”一句,以飘渺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此乐祇今宁梦见”则表达了这种乐趣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对苏门长啸和赤壁成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超脱世俗和英雄气概的主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水云痛饮玉光诗,胜践那容俗子知。

    • 这句诗通过“水云”和“玉光诗”的意象,描绘了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同时表达了这种胜景不容俗人知晓的情感。
  2. 此乐祇今宁梦见,临风空尔费怀思。

    • 这句诗表达了这种乐趣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的无奈,以及迎风而立徒然怀念过去的情感。
  3. 苏门长啸谁能和,赤壁成功顾已迟。

    • 这句诗通过对苏门长啸和赤壁成功的典故,强调了超脱世俗和英雄气概的主题。
  4. 当日唱酬谁复与,皆云骥子好男儿。

    • 这句诗表达了当日共同吟咏酬唱的乐趣已难以再现,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云”比喻飘渺的意境,“玉光诗”比喻优美的诗句。
  • 典故:如苏门长啸和赤壁成功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对仗:如“水云痛饮玉光诗”与“胜践那容俗子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通过描绘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苏门长啸和赤壁成功的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和英雄气概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水云:飘渺的意境,象征超脱尘世。
  • 玉光诗:优美的诗句,象征才华和美好。
  • 苏门长啸:超脱世俗的情怀,象征英雄气概。
  • 赤壁成功:英雄事迹,象征成功和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云痛饮玉光诗”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 超脱尘世 B. 世俗生活 C. 战争场景 D. 田园风光

  2. 诗中“苏门长啸谁能和”一句,引用了哪个典故? A. 赤壁之战 B. 苏门山长啸 C. 桃花源记 D. 岳阳楼记

  3. 诗中“皆云骥子好男儿”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赞赏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战争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英雄气概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阮籍《咏怀诗》:通过对苏门长啸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寄刘凝远丈二首 其二》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英雄气概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世说新语》:收录了苏门长啸的典故,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