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閒中好
作者: 王策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閒中好,薄日晏眠温。
落尽东篱菊,青山淡不言。
白话文翻译:
闲适的时候是最好的,阳光透薄,午睡温暖。
东篱的菊花已然落尽,青山却淡然地不言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中好:指闲适自在的状态最为美好。
- 薄日:指阳光微弱,光线柔和。
- 晏眠:安静地睡眠或休息。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菊花,因陶渊明《饮酒》有“采菊东篱下”之句。
- 落尽:指花瓣凋零,结束了盛花期。
- 青山淡:指青色的山脉,色调淡雅,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不言:山不说话,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源自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代。王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象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策隐居田园之际,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深情。正值时节交替,万物凋零,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宁静态度。
诗歌鉴赏:
《閒中好》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简单的画面,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开篇便以“閒中好”引出主题,直接而有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温暖的午后,薄薄的阳光洒在身上,令人昏昏欲睡,这样的状态仿佛是对生活最真实的享受。
“落尽东篱菊”,诗人用东篱的菊花作象征,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菊花虽已凋谢,但自然的青山依旧安静而淡然,彰显了自然的永恒与包容。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人心生向往,完美展现了诗人那种与世无争、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态度。诗中流露出的淡泊与宁静,使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平和与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閒中好:开篇直接点出主题,闲适的状态最为美好。
- 薄日晏眠温: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午后,适合打盹的理想状态。
- 落尽东篱菊:提及菊花的凋落,暗示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流逝。
- 青山淡不言:青山静默,虽然不言,却传达出一种深不可测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
- 象征:菊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而青山则象征着永恒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希望在纷扰的现实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日:象征温暖、安逸,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菊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
- 青山:象征宁静与永恒,代表自然的包容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閒中好”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忙碌
B. 安逸
C. 紧张 -
“落尽东篱菊”中的“东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片森林
C. 一座山 -
诗中的“青山淡不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哀伤
B. 沉默的宁静
C. 热烈的欢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暘》: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闲适的生活。
诗词对比:
- 王策的《閒中好》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王策更侧重于当下的闲适,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策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