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人立》

时间: 2025-02-04 16:22:19

双燕。

双燕。

飞入桃花深院。

水晶帘子初开。

人立阶前碧苔。

苔碧。

苔碧。

何处遥闻玉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人立
双燕。双燕。飞入桃花深院。
水晶帘子初开。人立阶前碧苔。
苔碧。苔碧。何处遥闻玉笛。

白话文翻译:

在桃花深处的院子里,双双的燕子飞了进来。
水晶帘子刚刚打开,站在台阶前的我,脚下是碧绿的苔藓。
苔藓是如此碧绿。究竟在什么地方,遥远地传来了玉笛的声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燕:两只燕子,象征春天和生机。
  • 桃花深院:桃花盛开的庭院,营造出一种美丽的春景。
  • 水晶帘子:形容帘子轻薄透明,似水晶般清澈。
  • 人立阶前:指诗人站在台阶前。
  • 碧苔:青绿色的苔藓,象征着生机和清新。
  • 遥闻:从远处听到的意思。
  • 玉笛:优美的笛声,通常用来形容音乐的高雅。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桃花”与“燕子”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常常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回归,而桃花则是春天的代表花卉,二者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清白,生于清代中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燕子与桃花的场景,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调笑令·人立》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韵味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双燕”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燕子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接着,水晶帘子初开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仿佛一切都是新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

“人立阶前碧苔”的意象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站在台阶前,脚下的碧苔仿佛在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何处遥闻玉笛”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远处传来的笛声仿佛在召唤着诗人,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燕。双燕。:开篇即用双重呼应,强调燕子的双重形象,增强了春天气息。
  • 飞入桃花深院。:燕子飞入桃花盛开的院子,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水晶帘子初开。:水晶帘子象征着清新,初开的状态传达出一种新的开始。
  • 人立阶前碧苔。:诗人站在台阶上,脚下的苔藓象征着生机与宁静。
  • 苔碧。苔碧。:重复强调苔藓的颜色,增强了视觉的冲击。
  • 何处遥闻玉笛。:远处传来的笛声,增添了一种神秘感与思念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晶帘比作清澈透明,加深了意境。
  • 对仗:如“人立阶前碧苔”,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苔碧”,强调诗意的同时,加深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与哲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的希望。
  • 桃花:代表着美好与繁荣。
  • 水晶帘:象征清新与纯净的生活。
  • 碧苔:象征生机与宁静。
  • 玉笛:代表着高雅的艺术与美好的音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秋天的思考
    • C. 对冬天的怀念
  2. “水晶帘子初开”中的“水晶”用来形容什么?

    • A. 帘子的颜色
    • B. 帘子的材质
    • C. 帘子的透明度
  3. 诗中提到的“玉笛”象征着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高雅的音乐
    • C. 冷静的思考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曾廉的《调笑令·人立》更注重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反映情感,但风格与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