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占城》

时间: 2025-01-10 18:09:08

奉使占城四月留,今朝策马欲登舟。

风传鼓角残云卷,日映旌旗宿雾收。

马援不来人尽仰,张骞归去若为俦。

明年金阙朝元日,还造鹓行拜冕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占城四月留,今朝策马欲登舟。
风传鼓角残云卷,日映旌旗宿雾收。
马援不来人尽仰,张骞归去若为俦。
明年金阙朝元日,还造鹓行拜冕旒。

白话文翻译:

我奉命驻守占城四月,今天策马准备登上船只。
风中传来鼓声和号角声,残云在空中卷起,
阳光照耀着旌旗,宿雾也渐渐散去。
马援未能再来,大家都仰望着他,
张骞虽然归去,但他是否能成为我的同行者?
明年在金阙的朝元日,我还会再次乘鹓鸟来此拜见皇帝。

注释:

  • 奉使:奉命出使,指被派遣去某地。
  • 占城:古代对今越南中南部地区的称呼。
  • 策马:骑马,表示出发的状态。
  • 鼓角:战斗时用的鼓和号角,这里引申为战事的声音。
  • 马援:汉代著名将领,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备受敬仰。
  • 张骞:汉代出使西域的著名使者,象征外交和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峻,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流传于世。其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风格豪放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倪峻出使占城期间,反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和对名将的仰慕之情。诗中提到的马援和张骞,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使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与追忆。

诗歌鉴赏:

《别占城》是一首典型的古代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出使占城的情景,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历史名将的崇敬。首联中的“奉使占城四月留”一语,既点明了诗人出使的身份,又透露出在异地的时间感,四个月的驻留让人感受到离乡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今朝策马欲登舟”则是诗人准备离去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中间两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的情感状态。“风传鼓角残云卷,日映旌旗宿雾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出发前的动人场景,也让人感受到一丝紧张的气氛,仿佛在为即将离去的旅程做铺垫。而后两句则引出了历史人物的象征,马援与张骞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感慨。

最后一句“明年金阙朝元日,还造鹓行拜冕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渴望在明年再次回到故国,接受荣光与荣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奉使占城四月留:我被派遣到占城已四个月。
  2. 今朝策马欲登舟:今天我骑马准备登上船只,暗示即将离去。
  3. 风传鼓角残云卷:风中传来了战斗的声音,残云在空中卷起,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4. 日映旌旗宿雾收:阳光照耀着旌旗,宿雾渐渐消散,象征着新的开始。
  5. 马援不来人尽仰:马援未能再来,大家都仰望着他,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6. 张骞归去若为俦:张骞回归,是否能成为我的同伴,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7. 明年金阙朝元日:明年在金阙的朝元日,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8. 还造鹓行拜冕旒:我将再次乘鹓鸟前来拜见皇帝,表达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鼓角残云卷”“旌旗宿雾收”,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如“造鹓行”,鹓鸟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象征:提到的历史人物马援和张骞,象征着忠诚与卓越的品德。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对理想与荣誉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占城:象征着异乡,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马援、张骞:象征着忠诚与勇敢,代表了历史的英雄人物。
  • 鹓鸟:象征着理想、追求与高尚的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马援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蔑视
    B. 崇敬
    C. 忽视

  2. “明年金阙朝元日”中“金阙”指什么? A. 一种鸟
    B. 皇宫
    C. 战场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思乡与追忆
    B. 旅行的乐趣
    C. 战争的悲壮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倪峻的《别占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描写了边塞生活,但倪峻更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而王之涣则侧重自然与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