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1-27 04:36: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陆篯 〔清代〕
新月帘栊,清霜楼阁,瑶笺低映琼钗。
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
闺中清课浑如许,讶罗浮近隔窗纱。
只乌丝,界住珍珠,不共横斜。
一枝漫置传花驿,正马蹄香处,尔许韶华。
小试和羹,江乡疏笋清嘉。
青鸾也自无消息,算双栖除是寒鸦。
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
白话文翻译
新月悬挂在窗前,清霜覆盖的楼阁,瑶台映照着我的琼钗。
我回头几次,沉吟而不知如何下笔。
闺房的清课仍旧如此,让我惊讶的是罗浮山似乎近在窗纱之外。
只是那乌黑的丝线,缠绕着珍珠,不同于横斜的光影。
一枝花漫不经心地放在花驿上,正是马蹄香飘散的地方,才有这般韶华。
小尝试一下炖羹,江乡的嫩笋清新可口。
青鸾的消息也无从知晓,算起来双栖的鸟儿不过是寒鸦。
待到早晨,柳絮随风而舞,重新赋予柳条生机。
注释
- 新月帘栊:指新月映照在窗帘上,形象描绘出夜晚的意境。
- 瑶笺:指一种精美的纸张,象征着书信或文采。
- 红牙:指红色的牙签,暗指书写的工具或者书写的内容。
- 罗浮:指罗浮山,有道教文化的象征。
- 寒鸦:指寒冷的乌鸦,象征孤独和清冷的情绪。
- 马蹄香:指一种香气,表达出时光的美好与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篯(公元1704年-约1775年),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文笔和清新的意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但文化依然繁荣。陆篯在诗中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闺房中思念情人的情景。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开篇的“新月帘栊,清霜楼阁”,通过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雅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接着,作者以“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表达了面对情感时的犹豫与不决,体现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中“乌丝,界住珍珠”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情感的缠绵与复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的和谐美感。最后以“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结束,给人以希望与重生的感觉,仿佛晨光照耀下的一切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光透过帘子照在楼阁上。
- 第二句表达了女主人公情感的犹豫和无助,难以写下思念之情。
- 第三句反映出闺房的清雅与思绪的飞扬,令人惊讶的美好景象。
- 第四句用珠子比喻情感的珍贵与独特。
- 第五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象征着年轻的韶华。
- 第六句提到了江乡的美食,暗示生活的简单与清新。
- 第七句表达了对情人消息的渴望与失落。
- 最后一句以柳絮的飘舞象征新的开始,为全诗带来一丝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乌丝”与“珍珠”的比喻。
- 对仗:如“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如“柳絮因风”,赋予自然以生命,使其充满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传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瑶笺:象征着温柔的情感和书信的思念。
- 寒鸦: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持久的思念。
- 柳絮: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月帘栊”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阳光明媚 B. 夜晚宁静 C. 雨天阴沉 -
“乌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失落的情感 B. 珍贵的东西 C. 难以缠绕的情感 -
诗的最后一句“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陆篯的细腻与李清照的豪放,前者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注重表达情感的直接与强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陆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