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鸳鸯菊》
时间: 2025-01-27 05:1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鸳鸯菊
作者: 袁易 〔元代〕
浴水雕翎,眠纱绣羽,天然宜在沧洲。
翠被馀声,凉宵陡顿惊秋。
妖姿不共流年谢,带睡魂飞上枝头。
任烟波,多少凄凉,分付轻鸥。
金英浓露才收。
误芰荷翻雨,梦悠悠。
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
惜花长是招花恼,况动人名字风流。
黯销凝,添得东篱,一段闲愁。
白话文翻译:
在水中嬉戏的鸳鸯,睡在纱帷和绣羽之上,自然适合在沧洲栖息。
翠色的被子上,余音袅袅,凉爽的夜晚突然让秋意惊动。
美丽的身姿与时光一起凋谢,带着梦中的灵魂飞到枝头。
任凭烟波浩渺,多少凄凉,托付给那轻轻的鸥鸟。
金色的花瓣刚刚沾上露水。
不慎让芰荷翻起雨滴,梦中飘荡。
陶渊明归来,满心的芳意又有谁来酬谢呢?
可惜花常常招惹花恼,更何况那动人的名字风流。
幽幽的愁绪,渐渐沉淀,增添了东篱下的一段闲愁。
注释:
- 浴水雕翎:水中嬉戏的鸳鸯,形象生动。
- 天然宜在沧洲:自然适合在沧州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栖息。
- 妖姿:指美丽的姿态。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常以归隐和自然为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易,元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蕴含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个人生活或许经历了许多变故,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高阳台 鸳鸯菊》中,袁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浴水雕翎”描绘了鸳鸯在水中嬉戏的动人景象,展现了生动的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和谐。接着,诗人通过“凉宵陡顿惊秋”传达出秋天的凉意,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中“妖姿不共流年谢”表达了对美丽与时光的无奈,似乎在感叹美丽总是与岁月抗争,无法停留。通过“带睡魂飞上枝头”,诗人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给人以恍惚的感觉,让人在美丽中感受到一丝惆怅。
“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则是对陶渊明归隐后的感慨,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逝去岁月的追忆。通过自然意象的精妙运用,诗人创造出一种静谧而深刻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一种悠长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浴水雕翎:描绘鸳鸯的形象。
- 天然宜在沧洲:强调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 翠被馀声:余音缭绕,渲染出一种美的氛围。
- 凉宵陡顿惊秋:秋意的突然降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鸳鸯比作美丽的身姿,生动形象。
- 拟人:“带睡魂飞上枝头”,赋予梦境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秋: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东篱:代表归隐的人生哲学,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浴水雕翎”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鸳鸯的美丽
- B. 秋天的凉意
- C. 陶渊明的归隐
-
“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中“陶令”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袁易的《高阳台 鸳鸯菊》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袁易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归隐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