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时间: 2025-01-27 03:11:44

说著长峰十日愁,夜来发处四更头。

莫令炬火风吹黑,未说红纱绛蜡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说著长峰十日愁,夜来发处四更头。
莫令炬火风吹黑,未说红纱绛蜡休。

白话文翻译:

在长峰的迳上,感到十天的烦恼,
昨夜在四更时分,才开始发作。
不要让火把被风吹灭,
也别让红纱和红蜡烛找不到休息的地方。

注释:

  • 长峰:指高山或长长的山脉,象征着作者面临的困境。
  • 十日愁:十天的忧愁,表达了长时间的烦闷情绪。
  • 四更头:夜间的四更,是指凌晨时分。
  • 炬火:火把,常用来照明。
  • 红纱、绛蜡:红色的纱和蜡烛,常用于照明和装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炬火”与“红纱”象征着人们面对黑暗和孤独时的求助与希望,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杨万里在长峰山行旅期间,因天气突变而感到烦闷。诗中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遭遇雨天的无奈和愁闷,同时也寄托了他希望能够寻得片刻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通过短短几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十日愁”表达了长时间的烦恼,极具感染力,描绘出诗人因自然环境变化而感到的忧虑与无奈。在夜晚四更时分的雨夜,诗人似乎在思索人生,感受到孤独与烦闷。

“炬火”与“红纱”的意象构建了一种温暖而又脆弱的氛围,象征着在困境中人们对光明和安全的渴望。诗人的情感在这种对比中更加鲜明,他不希望外界的风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打破,渴望保留一丝温暖与宁静。因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说著长峰十日愁:诗人表达了在长峰山中感受到的十天愁苦,显示出他内心的压抑和无奈。
  2. 夜来发处四更头:在夜间的四更,烦恼突然袭来,突显了情绪的突然变化。
  3. 莫令炬火风吹黑:希望火把不要被风吹灭,象征着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求。
  4. 未说红纱绛蜡休:希望红纱和红蜡烛可以得到休息,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方式,如“炬火”与“红纱”的并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此外,诗句中隐含的比喻与象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同时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也暗示着内心的阻碍。
  • 炬火:象征希望和光明,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 红纱与绛蜡:象征温暖与宁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山或山脉
    • C. 一种乐器
  2. “炬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灯光
    • B. 希望与光明
    • C. 烟火
  3. 诗人希望“红纱与绛蜡”能得到什么?

    • A. 保持亮度
    • B. 休息
    • C. 增加数量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烦恼。杨万里更多地关注于个体的内心挣扎,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中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与文化》
  • 《杨万里的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