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阴晴顷刻分,晚来非午午非晨。
闭门细草新蒲雨,过眼飞花落絮春。
顾我江湖钓竿客,识君台阁步云人。
柯山不患无人作,便合留中作近邻。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天气阴晴变化很快,傍晚时分既不是正午,也不是清晨。
关上门,听那细雨落在新生的蒲草上,眼前飞舞的花瓣与春天的白絮轻轻飘落。
想起我在江湖钓鱼的朋友,想起你在台阁上悠然步行的身影。
柯山并不担心没有人来创作,正好可以在此安居,作个近邻。
注释:
- 顷刻:瞬间,形容时间变化非常快。
- 细草:指新生的草,细嫩而柔软。
- 蒲雨:指蒲草上落下的雨水,表现春雨的细腻。
- 飞花:指春天的花瓣,随风飘扬而落。
典故解析:
- “江湖钓竿客”:江湖是指水边的渔人,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台阁步云人”:台阁是指高楼,步云人暗示高人或隐士,具有超脱世俗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在感受春天变化的同时,思念朋友,表现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气候变化,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歌鉴赏:
《再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三月春天的天气变化与自然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季的阴晴变化,给人一种时间转瞬即逝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细草与蒲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细腻的氛围,似乎让读者能感受到春雨的轻柔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回忆朋友,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江湖钓竿客与台阁步云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后者则是隐士般的高雅与超脱。最后一句“柯山不患无人作,便合留中作近邻”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夹杂着对自然和友谊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月阴晴顷刻分”:春天的天气变化迅速,阴晴不定,营造出一种无常的感觉。
- “晚来非午午非晨”:黄昏时分,时间的模糊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流逝。
- “闭门细草新蒲雨”:关上门,享受细腻的春雨,象征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过眼飞花落絮春”:春天的花瓣与飞絮,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 “顾我江湖钓竿客”:回忆起在江湖钓鱼的朋友,表现出对友谊的思念。
- “识君台阁步云人”:对朋友的描述,暗示其高雅的生活方式。
- “柯山不患无人作”:柯山不担心无人创作,意味着自然的独立与自足。
- “便合留中作近邻”:希望与朋友相聚,享受宁静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非午午非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细致观察。
- 比喻:将春天的花与飞絮相提并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消逝。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对友谊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细草: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柔软的生命。
- 蒲雨:代表春天的细腻与温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飞花、落絮:象征春的美好与短暂,体现时间的流动。
- 江湖:象征自由和洒脱的生活方式。
- 台阁:表现出高雅生活与人文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顾我江湖钓竿客”中的“钓竿客”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隐士
D. 渔夫 -
“柯山不患无人作”的意思是什么?
A. 柯山不担心没人来
B. 柯山很热闹
C. 柯山是个好地方
D. 柯山有很多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气息与情感。
- 王维的《鹿柴》: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再和》和李白的《庐山谣》,可以看出两者对自然的不同理解:杨万里更强调细腻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是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词选》
- 《宋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美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