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群玉》

时间: 2025-02-04 15:30:53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逝去友人的追忆和感慨。曾经谈论黄陵的事情,如今却被白日催促着,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年老的人没有儿女的牵挂,谁来为他哭泣,送他到泉台(即墓地)呢?

注释

  • 黄陵:指黄帝的陵墓,象征着历史悠久和对先人的追思。
  • 白日催:意为时间的流逝,白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推进。
  • 老无儿女累:指年长者没有子女的负担,表达了孤独的状态。
  • 泉台:古代的墓地,象征着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字希声,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03年,卒于865年。他以诗文见长,风格朴实自然,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李群玉是他的友人,此时两人已不再年轻,生命的无常和对友人的怀念促使他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李群玉的悼念。

诗歌鉴赏

《哭李群玉》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悼亡诗。诗中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孤独的深刻认识。开头的“曾话黄陵事”暗示了友人间曾经的亲密交谈,而“今为白日催”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令人感到一种急迫和无奈。尤其是“老无儿女累”,揭示了老年人的孤独,令人心生怜悯。最后一句“谁哭到泉台”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作者自问,谁来为自己的离去而哭泣,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昔日的欢声笑语与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段成式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珍视。诗歌不仅是对友人的追思,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透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话黄陵事:回忆曾经与李群玉谈论黄陵,暗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2. 今为白日催: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情,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3. 老无儿女累:年老的人没有子女的牵挂,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
  4. 谁哭到泉台:自问谁会在自己的墓前哭泣,流露出对生命孤寂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的欢谈与今日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黄陵象征着历史与逝去的友谊,泉台则象征着死亡与归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悟,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陵:象征着历史、友谊与追思。
  • 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 泉台:象征着死亡、归宿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陵”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陵墓
    • C. 一条河流
  2. “老无儿女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家庭的期待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对财富的渴望
  3. 诗中“谁哭到泉台”意指什么?

    • A. 谁会为我哭泣
    • B. 谁会陪我饮酒
    • C. 谁会为我庆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思念,但段成式的诗更加专注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结合了国家和个人的悲伤。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这份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哭李群玉》这首诗,提供全面的分析和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