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

时间: 2025-01-27 03:11:58

盥手焚香散篆烟,解冤释劫诵诸天。

尘缘久与飞灰尽,惟有冰心一片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诵经

作者: 陆蕙芬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盥手焚香散篆烟,
解冤释劫诵诸天。
尘缘久与飞灰尽,
惟有冰心一片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焚香洗手、诵经祈福的场景。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开冤仇,消除劫难。随着尘世的烦恼与过往的纷扰渐渐消散,内心如冰般洁净的坚贞信念仍然存在。


注释:

  • 盥手: 洗手,表示仪式感和洁净。
  • 焚香: 燃烧香料,表示恭敬和祈祷。
  • 散篆烟: 香烟缭绕,形成篆字般的形状,象征着祈愿的灵动。
  • 解冤释劫: 解开冤仇和劫难,表达一种超脱和解脱的心态。
  • 尘缘: 世俗的情缘,指与世俗的牵挂和烦恼。
  • 飞灰: 比喻已经消逝的过往。
  • 冰心: 形容心地纯洁、坚贞,像冰一样清澈。

典故解析:

  • 诵经: 诵读佛教经典,常用于祈求安宁和解脱的仪式。
  • 解冤释劫: 这一理念源于佛教,强调因果法则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蕙芬,清代女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才华横溢,以诗词见长。她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和宗教的思考,关注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某个静谧的时刻,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平,作者通过宗教的仪式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诗歌鉴赏:

《诵经》是一首表现内心修养与宗教信仰的诗作。诗的首联“盥手焚香散篆烟”通过洗手和焚香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仿佛在进行一种心灵的洗礼。接下来的“解冤释劫诵诸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仪式感,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诵经来解开冤仇、消除劫难的愿望,体现出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依赖。

第三联“尘缘久与飞灰尽”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尘缘如飞灰般消散,种种过往的纷扰不再影响自己的内心。最后一句“惟有冰心一片坚”则回归到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她对信念和纯洁心灵的坚守。在整首诗中,陆蕙芬巧妙地将外在的仪式与内心的修持结合在一起,既有对宗教的敬仰,也有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盥手焚香散篆烟: 通过洗手和焚香,表现出一种准备迎接神圣仪式的心态。
  2. 解冤释劫诵诸天: 通过诵经来寻求解脱,体现诗人对命运与因果的思考。
  3. 尘缘久与飞灰尽: 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超越,尘世的烦恼如飞灰般消散。
  4. 惟有冰心一片坚: 强调内心的坚贞与清澈,象征着信仰的坚定与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心”比喻心灵的清净与坚贞。
  • 对仗: “盥手焚香”与“解冤释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通过宗教仪式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心灵纯净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 象征着敬虔与祈愿,代表着人与神灵之间的沟通。
  • 冰心: 代表着纯净无瑕的内心,象征着坚定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盥手”指什么行为?

    • A) 洗手
    • B) 读书
    • C) 写字
    • D) 练字
  2. “冰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冷酷
    • B) 坚贞的信念
    • C) 无情
    • D) 软弱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A) 生活的烦恼
    • B) 超脱与解脱
    • C) 爱情的悲伤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洗手
  2. B) 坚贞的信念
  3. B) 超脱与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探讨了人际关系与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描绘;而陆蕙芬的《诵经》则更侧重内心修养与宗教信仰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坚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入门与欣赏》
  • 《陆蕙芬生平与作品研究》